照磨官有多大?是个啥样的官?照磨是官名,意思是照刷磨勘的简称。明朝在各地强化照磨制度,各省布政使司中均设照磨1人,从八品;按察使司中设照磨1人,正九品;各府亦设照磨1人,从九品。清朝沿用明制,继续设立照磨官,品级亦从之。
道光元年(1821年),清政府在梨树城(偏脸城)设分防照磨,隶属昌图厅分防分司,负责收缴百姓租税、缉捕匪盗。始定行政区划,辖地为9社,驻地偏脸城。
道光十五年(1835年),因偏脸城与昌图厅两地之间相隔昭苏太河,往来不便,梨树城分防照磨署迁至昭苏太河南岸的奉化社。据《奉化县志》(1884年版)记载:“照磨署初在梨树城,后移至县治街。”梨树城原即偏脸城,后移至县治街,即今梨树镇奉化大街。
光绪三年(1877年)三月,梨树城分防照磨移驻昌图厅所属的八面城。梨树城分防照磨首任衙署官是安徽贵池人高涵。最后一任照磨为直隶承德人赵良楷,任期一年。从清道光元年(1821年)至光绪三年(1877年)的56年间,梨树城先后派驻照磨22任,他们曾为梨树城及其境内的发展做了很多贡献。
道光四年(1824年),梨树城照磨马宣设公益地局。道光十七年(1837年),张长泰复任梨树城照磨后,统一民间贸易所用的斗、秤,筹款建财神庙、太平桥。
据孤家子万应寺石碑记载,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梨树城分防照磨对沙碱地实行折半纳税。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四月,照磨张长泰改建境内较早的佛教寺院地藏寺。
咸丰六年(1856年),昭苏太河发生洪涝灾害,境内东北一带水深3尺。照磨杨茂林大力整治河流,治洪减灾。
咸丰八年(1858年),境内夏天大旱,秋天遭受虫害。照磨觉罗福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粮食产量,治理虫害。咸丰九年(1859年),为祈祷风调雨顺,扩建关岳庙和城隍庙。
清朝道光年间的梨树城

《梨树古今纪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