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韩州文化:新石器时代风水山的故事

(2017-10-18 07:33:56)
标签:

梨树县

远古时代

故事

风水山文化

分类: 梨树县文化
     故事来自吉林省梨树县,早在青铜器时代风水山遗址,就是境内文化的精华,是东辽河流域乃至东北地区原始社会文化形态,是区域文化交流的体现。
    2009年初冬,梨树县刘家馆子镇大力虎村陈家坨子屯农民在屯东的一处风积沙丘取土,于地表下2米深处掘出大量素面夹砂陶器残片。12月份和次年春季,考古工作者进行两次抢救性发掘,使掩藏在沙土下3000年前的遗址被发现。
     风水山遗址发现房址3处、灰坑2个以及石器、陶器、骨器等大量文物。房址形制规整,均为长方形、半地穴式,门道朝向西南,方向统一,面积30~45平方米不等,局部遭到取土破坏。房内墙面和地面均经过草拌泥火烧处理,较为平整。灶坑处火烤形成的红烧土较厚,显示出居住时间较长。房址间距离较近,利用率高。居住面上陶器、石器、骨器散列。灰坑内填土土质疏松,土色呈黑褐色,为一次性堆积。坑内填土中可见陶器残片、动物骨骼、珠蚌等。
                           古韩州文化:新石器时代风水山的故事

                                     ▲风水山遗址位置示意图

    文物大多出土于房址和灰坑内。有石器13件,其中砺石4件,形体较大,不甚规整;磨制石斧、石凿、打磨器等各1件,较为精小;有槽石器5件,石质疏松。陶器均为素面夹砂褐陶,以红褐色和灰褐色居多,其中有瓮2件、筒形罐 19 件、侈口罐4件、钵3件、盅5件、鬲足5件、有槽陶器7件、陶串饰1件。骨器、蚌器制作随意性较强,形态不规则,有骨镞1件、骨锥6件、骨凿2件、蚌刀1件。最有特色的器物应属夹砂红褐陶瓮。其一为圆唇,侈口,唇微外撇,圆肩,鼓腹,下腹斜直内收,小平底,中腹部等距分布4个竖桥耳,口径21.4厘米,底径12.2厘米,最大腹径65.8厘米,高72厘米。另一为圆唇,敛口,圆肩,上腹鼓,下腹斜直内收,小平底,最大腹径微偏下处等距分布四个竖桥耳,两两对称,其中一组较另一组位置微偏上,口径18厘米,底径14厘米,最大腹径49.5厘米,高52.6厘米,口沿为在原有口沿残缺后将断茬磨圆而成,这种造型既体现了当时工匠的精巧,又表明了对器物的多次利用和珍视程度。还有竖向凹槽的石器和陶器,部分带有对称分布的穿孔。该类器物很可能是古人用于给箭杆整形的整直器。箭杆整直器常见于新石器时代,以陶代石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古韩州文化:新石器时代风水山的故事

                                              ▲风水山遗址出土的文物

    风水山遗址以其独有的地理优势,汲取了辽西、辽东两地先进文化的精华,形成了自身特色。它为研究东辽河流域乃至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青铜器时代的社会形态,不同区域文化交流和总体文化格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古韩州文化:新石器时代风水山的故事
                                            
                                                       图片来自:《梨树古今纪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