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梨树县古韩州城

标签:
梨树县韩州古城 |
分类: 梨树县遗迹 |
韩州古城,雄阔方正。至今古城垣框架基本保存完好,为夯土板筑而成,墙壁用黄土和黑土间杂分层夯筑。城垣周长4318米,顶宽1米,基宽12米。古城东西南北有四座城门,门址宽约40米,城门外皆修筑半圆状如马蹄形的瓮城。四隅筑有圆形平面台基,高出城墙 2米,建有相同形制的角楼。
古城建筑遗址星罗棋布,地表古代文物随处可见。那形制方大的青砖,怒目张口的鸱吻,造型生动的兽面瓦当,图案多变的沟滴折沿,溢光流彩的琉璃瓦片,规整厚重的花岗岩础石,无不向人们表明当年城内既建有飞檐凌空、鸱吻卧脊的殿堂式建筑群落。
古城出土了大量工艺精湛的金银制品、铜制品、陶器、琉璃瓦等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历史文物,很多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陶瓷器皿残片、红烧土块、炼渣反映了当时城内居民的生活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那些生活物件则是当时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和中原文化对东北边疆地区影响明显的有力见证,揭示了辽金时期东北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手工业发展的概况。
韩州地处金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至燕京(今北京西南)古道,金宋使者和民间邮递人员等皆可在此休息、换马、补给。此道从信州入境,经今小城子、泉眼岭、偏脸城至老四平出境,境内全长 82公里。金天会八年(1130年),被虏的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押往五国城就途经韩州驿站。
韩州城是女真人、契丹人、汉人、渤海人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城内出土的具有渤海文化特征的文物,说明当时城里居住着众多民族。金末,蒙古贵族攻金伐宋,韩州城被毁为废墟。金大定二年闰二月少府监造的韩州刺史之印,就是偏脸城韩州长官的印信。
元代,此地属辽阳行省咸平府所辖。由于蒙古贵族对新占领区采取清空其人全部变为牧场的政策,韩州治下辽金两代开垦的万顷良田同韩州城逐渐荒芜,沦为蒙古贵族的游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