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树县志》出错,建县时间推后一年

(2017-06-10 12:42:10)
标签:

梨树县

奉化

建县

时间

《梨树县志》出错

分类: 梨树县历史


县志是一部记载历史、启迪心智的教科书。因此,编纂县志是一件极其严肃认真的大事,稍有疏忽大意,就会贻误后人。梨树县历修县志均载“光绪四年(1878年)设奉化县”,所记述建奉化县的时间与一些史料不一致。史料记载奉化设县批准的时间是光绪三年十一月十七日(18771221日),衙署组建的时间为光绪四年(1878年)。早在2010年,我曾发表博文阐述此观点。今再对此作一次全面分析并加以考证,虽不敢说是以正视听,可抛砖引玉,求得正确结果。

 

一、旧志记载不详,续编志者误传

1、旧志文言文记载,内容粗略

光绪十一年(1885年)成书的《奉化县志》载“至光绪三年大宪奏闻请裁照磨改设奉化厅通判经部议驳旋奏请裁照磨设奉化县奉旨照准乃设知县。”可见,旧志文言文体,记述内容粗略。没有详细记载奏请、驳回、再奏请及批准的具体时间,这就为后人留下疑惑。其实,昌图厅升府、添设立奉化厅和怀德县是同一奏文,奉化设厅被驳回后,崇厚再奏。光绪三年末,一州二县同时奉准设立。

2、民国志的错误记载,出现问题

伪满洲国康德元年(1934)编修《梨树县志》建置沿革中载“光绪四年升治奉化县隶昌图府”;大事记中载:“光绪四年实行设县置知县典史训导各缺”。此记载参阅《奉化县志》而纂,并没有细致研究,不仅没有记载建县的具体月日,且语句含糊不清,所说的“升治”“实行设县”的时间,是否是建县时间,让人费解,出现问题。

3新志沿袭旧志之说,以讹传讹

1992年出版的《梨树县志》隶属沿革中载:“光绪三年(1877年),昌图撤厅设府,撤梨树城照磨。光绪四年(1878年)设奉化县,为昌图厅属县。”可见记载自相矛盾,分析就可明显看出错误来。怎么能是先撤照磨,第二年后设县呢?建新制、撤旧制理应同时进行。新志中凡涉及建县年代之处,皆沿袭日伪旧志之说,并将建县时间与建治(衙署)时间混为一谈。建县时间一直被错误认定和袭用,以讹传讹至今不得纠正。梨树县公布的官方历史资料和各媒体网站中,均记载光绪四年(1878年)建县。

 

二、为了正本清源,必当正视史实

1、《昌图府志》等史料记载

清宣统二年(1910年)知府洪汝冲编修的《昌图府志》,可谓昌图县最早较为翔实的方志了,当时奉化县又归昌图厅所属。此书“沿革”中明载:“昌图府辖一州三县。奉化县,旧名称梨树城照磨,光绪三年改县。”所记之时与事再也明确不过了。2006年,李文辉编著的《昌图历史编年纪事》中记载“1977年,光绪三年十一月,光绪皇帝准崇厚所奏,昌图厅升府,奉化、怀德添设新县。”以上两个资料均证明梨树县创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的定论。

 2、《吉林建置沿革概述》之说

1990年11月,田志和、潘景隆编著的《吉林建置沿革概述》,在各市县的创立与沿革中记载“光绪三年(1877年),盛京将军崇厚奏请昌图厅升改昌图府,在府下添设立奉化厅通判。吏部于三月二日(415日)议覆,“府属通判”不符体制,“行令再议”。十月二十七日(121日),再奏请改设奉化县,知县加理事同知衔。十一月十七日(1221日)奉旨,准予设立奉化县,治署在梨树城。”田志和教授,1934年2月生人,他是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导师、东北地方史研究室主任,吉林省地方志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地名学会副理事长;潘景隆,吉林省档案馆馆长。他们可谓史料研究权威专家,建置沿革资料可信度高。另外,与奉化县同时奉旨准设的怀德县,其《怀德县志》记载建县时间为光绪三年。

3、“碑文”便是铁证

光绪五年(1879年),首任知县钱开震完成县署修建后,立新建奉化县署碑。《奉化县志》中载的“创修奉化县署碑文”记曰:“光绪三年十月复经宫保崇公奏定,改设县治,九社属焉。”一般碑文多系记载当时事物及演化过程,情况相对较之具体、翔实、确凿、可靠;而志书、传记多属后来追忆、补记或续说之词,不免有谬误或疏漏之处。所以,碑文更为准确,更加确凿无误地印证了梨树县创建于光绪三年(1877)

追根溯源,终见致错之根底。完全可以得出结论梨树建县的确凿时间是光绪三年(1877),而并非光绪四年(1878年)。



《梨树县志》出错,建县时间推后一年
《吉林建置沿革概述》关于奉化建县的记载


《梨树县志》出错,建县时间推后一年
《昌图府志》关于奉化建县的记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