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四平街的“昭平桥”

标签:
梨树县四平天桥日本人建造 |
分类: 梨树县遗迹 |
四平街昭平桥,即现在的四平天桥,是日本人建造,当时为梨树县所辖。1905年9月,日本人接管了南满铁路后,以火车站为中心强占“日本租界地”,扩建街道,开办店铺。“日本租界地”内的中国人生存艰难,经商入市又常受日本人欺凌。1921年,梨树县知事尹寿松为了削弱日本人对于“附属地”经济掠夺,在梨树县二区“一面城”一带开辟道东街基,招揽商民。此时,四平街以道东一马路中间为界,形成了铁西“日租界地”和铁东“梨树县二区管辖地”两个繁荣商业区域。贯穿道西、道东的路,日本人起名为“共荣”大街。
为便于搜刮地方经济财物,日本统治者于1927年投资15万日元,在“共荣”大街上修建一座联结铁东、铁西的桥梁。桥宽13.4米,长83.6米,四孔,钢梁结构。桥面铺长、宽、厚均为10公分的方石,混凝土基础。主桥建成后,续建两侧引桥,东侧引桥长105米,西侧引桥长191米。引桥桥面铺装方石,规格与主桥方石相同。天桥建成后,命名为“昭平桥”。“昭平桥”名的来历,是取日本天皇裕仁年号“昭和”中的“昭”字,又取“四平街”中的“平”字,组合为“昭平”,即“昭平桥”。寓意为“在昭和天皇神威下征服四平”。
天桥修好后,日本侵略者又打起了让四平人“买天桥”的主意。1943年日军以“大东亚战争”捐献为名,用昭平桥作抵押,向四平街商人赵汉臣“借款”。赵汉臣,又称赵老汉,河北乐亭人,17岁流落到怀德黑林子,在一家米店当长工,后在四平街经营粮米等生意,成为“四平街富商”“关东粮王”。赵汉臣明知这是勒索,也不敢违抗,捐献10万日元。
1947年四平战役中,国民党从赵汉臣米店提取大量黄豆铺于天桥路面,以防卫八路军的进攻,在国共双方激战中此桥遭受重创,多处受损。解放后,此桥改称为四平天桥。
1959年,因火车脱轨,致使四平天桥北侧钢架支柱扭曲。1966年,经四平铁路工务段维修复原。1974年,四平市革命委员会投资62.9万元,对天桥进行加宽扩建,两侧加宽4.5米作为人行步道,原桥面为车行道,并增配了桥灯和栏杆。
1985年10月份,四平天桥定为险桥。1996年12月,完成了天桥的重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