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树县东北二人转发源地考

(2016-12-19 13:40:48)
标签:

梨树县

二人转

发源地

分类: 梨树县文化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之中,属于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起初逃荒的难民乞讨时俩人对唱,一般每人手中各拿俩根短棒,一边唱一边击打拍节代为伴奏。后经传唱,演变为秧歌中的霸王鞭和二人转中的彩棒。

梨树是东北二人转的发祥地,最早的演出活动可追溯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以前。《四平市曲艺志》记载“就靠山屯齐家蔓师承谱认定,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梨树已有二人转当是无疑的…清乾隆年间的梨树二人转已经步入收徒传艺的职业蹦蹦艺人阶段…二人转的历史源头当在梨树县”。 

据梨树县二人转师承年代推算,境内第一代二人转艺人姓齐。第二代传人刘恭,他约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前,20岁拜齐姓二人转艺人为师,学成后能喊梆子腔,会唱许多小曲、八旗子弟书曲,常在集市打场唱或串屯演出,演出剧目有《兰桥》《狠毒记》等。第三代传人刘天财,是刘恭第三子,他10岁拜父为师,跟父亲学唱。刘天财艺名双菊花,嗓子好,大秧歌扭得美。他根据秧歌的舞动作,配合舞姿自编十三句唱词,起名《小俩口串门》,其手抄本至今保留在县剧团档案室。第四代传人周兴,他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前后,拜刘天财为师。周兴晚年收耿和冯球子(艺名)他俩即为第五代传人。咸丰二年(1852年),周兴同吴广金等人组成二人转戏班,红遍县内,还红极怀德、郑家屯

二人转演出内容源于民间、唱词朗朗上口、形式开放、广受大众喜爱,庙会广场、集市、街巷到处都有演出。后因在车店、煤窑、兵站、匪窝演出,为笼络和献媚观众,其间夹杂着很多不健康的内容。光绪五年(1879年)《奉化县志》艺文条记载“又俗有并并之戏,淫亵尤甚,男女纵观,实为伤教。亦经知县钱开震先后查拿。”而曾一度被禁演。

            梨树县东北二人转发源地考                                  双菊花编写的二人转《小俩口串门》唱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