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企业:梨树大顶山硅灰石有限责任公司

标签:
梨树县企业大顶山硅灰石介绍历史 |
分类: 新的时期 |
1960年3月,县投资15万元建矿,定名大顶山铜锰矿,为地方国营企业。1961年9月由吉林省冶金局接管,为省营企业,投资200万元,新建一口13.5米×2.6米两格小型竖井,修筑从大顶山矿区到郭家店火车站的小铁路12公里。1962年划归省手工业管理局直属,投资110万元,在井下建成60米、90米两个中段作业区,铜矿石产量很低,亏损严重,于1963年企业停产。1968年,企业地面建筑和井架被炸掉拆除。1970年12月,重新筹建大顶山铜矿。1972年2月划归四平地区冶金局所属。
1978年10月归还梨树县管理。1980年吉林省地质局第一调研所在大顶山矿区发现少量硅灰石后进行全面勘探,后在煤窑沟、铁汞山、陆家沟、荒顶山、李家油坊等地发现硅灰石矿,总储量为1000万吨。
1981年11月,成立硅灰石矿业公司。1982年大量开采硅灰石,建年产1万吨的硅灰石粉车间,开始对硅灰石深加工,从北京钢铁学院引进BZW—2,BZW—3型“冶金保护渣”专利。1984年与东北工学院合作,研制以硅灰石为基础材料的GZ—3颗粒冶金保护渣获得成功。3月,国家冶金部拨发贴息贷款100万元,8月建成一条年产5000吨冶金颗粒保护渣生产线投入生产。1984年转亏为盈。1985年,职工488名,生产硅灰石1.94万吨、硅灰石粉2613吨、冶金保护渣2674吨,产值159.7万元,利润36.5万元。
1999年组建梨树大顶山硅灰石有限责任公司,设置生产、经营、技术开发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职工1200名,其中科研人员42名。国家投资1亿多元,建设2座具有现代化开采设备的露天硅灰石矿山、3座具有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加工厂、1个具有现代化检测手段的检测中心,年开采精矿10万吨,5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硅灰石深加工,为油漆、涂料、橡胶、塑料、陶瓷、电焊条、造纸、建材、冶金、化工、玻璃钢、摩擦材料、工程塑料等众多工业行业提供优质原料。公司先后完成国家、省部科研成果21项,获奖13次;大顶山牌硅灰石粉等6个产品被评为国家、省部级优秀新产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成为集采、选、加工、出口、科研为一体的硅灰石行业现代化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