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湖古城四平市境内年代最早的古城,位于梨树县石岭镇(今四平市铁东区)二龙山村北崴子屯南1.5公里处,梨树县198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吉林大学、吉林省考古所进行发掘,出土铁马具、陶釜、陶罐、陶尊等器物,陶器特点具有明显的战国晚期燕文化及土著文化的特征,被考古专家认定为是2300年前燕国北部边陲的县城。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二龙湖古城平面近方形,面积约4万平方米,周长780米,夯土城垣,城墙由黄土夹砂石堆砌而成。城内地势西高东低,城内有角楼和瓮城,北部正中有夯土高台。城址西北部被破坏,其余部分尚存城垣。北墙长185米,残存东端的76米;东墙长193米;南墙长183米,正中有一门址。城墙现存高度l~3.5米,基宽12~15米,上宽l~3米。
遗址发掘了圆角方形或圆角长方形浅穴式房址16座,放置废弃物用的灰坑7个,排水沟3条。出土器物有石器、铜器、铁器、陶器、骨器、玉器、玻璃器等各类遗物多达800余件。其中有许多都是战国晚期至汉初的典型器物,如其上有燕国铭文“右止”二字的内戈式铁镰,吉林省首次发现的饕餮纹铜带钩,43枚三翼有銎孔铜镞,燕国刀币,云纹、弦纹瓦当,折肩瓮及梭形网坠等。
城内的基本设施有官衙、街市、农田等。城内的街道通往各向城门。城内房屋呈东西向,顺着城墙整齐排列,靠近城墙有排水沟。房屋四周和中间有深深的柱洞,用于放置房屋间柱。个别房屋的居住面上保留着较多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
较为重大的发现是房址内侧一处高高突起的长方形灶台。灶台由平整的页岩板砌成,以废弃的陶釜为灶门,以陶管做烟囱,附近有一个折肩瓮,存放生活用水。灶台上有三个红烧土圈,前两个为釜孔,第三个是烟道孔。当时的居住者在釜孔里放炊煮用具,在灶下烧火,使釜孔受热,燃烧产生的烟从烟道孔排出。
二龙湖古城是燕国北部的一个军事边堡,曾有驻守边疆的士兵居住。后为县城,繁荣一时。这一发现把燕国北部疆域向北推进了100多公里,把中原政权对东北腹地的开发提前到公元前三世纪,是汉民族开发东北最早的历史见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