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797921311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袜底板消失于见不到补丁的富裕时代
(2016-05-26 07:26:28)
标签:
梨树县
农耕
图片
袜底板
分类:
梨树县民俗
袜底板也叫袜板子、袜托儿,是一种用来缝补袜子的工具。这种用具代表着贫困或曰节俭,诞生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苦岁月,消失于再也见不得补丁的优越生活时代。
袜底板是用杨木或柳木做成鞋底的形状,前后跟用木头削成半圆形,后根更高些,钉在底板上,斜着再钉一根细木条。《说文》中记载“楥,履法也。”清段玉裁注:“今鞋店之楦也。”由此可见,鞋楦的历史颇为久远。
不论穿什么样的鞋子,袜子的趾尖和后跟总是易破的部位,弃之不起就只好缝补。缝补时将袜子套在袜底板上,就像被一只脚给撑着,袜子的边边角角会变得服帖,从而使针线行走自如,打上的补丁也平整又挺括。最初普通百姓所穿的布袜是自己用家织布做的,此时也需劳烦袜底板才成。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补袜板儿也随之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收藏品,寄托着过往岁月人们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东北民俗家庭必备物品:针线笸箩与烟笸箩
后一篇:
怵杆迷子编出的蓆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