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诗人丁耶,1957年被划为“右派
”,后下放到梨树县孤家子农场劳动。1974年被安置到梨树县文化馆,做创作辅导工作。1979年调回吉林省作协任专业作家。
丁耶在梨树县生活工作了20年,与梨树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在梨树县农村劳动期间,因修鞋闻名乡里,他深入生活,了解社会,成为老百姓的好朋友,全国劳模郭淑珍就是他的密友。他在梨树县化肥厂工作期间,结交了很多工人朋友。他在梨树县文化馆工作期间,做辅导员工作,一些爱好文学创作的年轻人成了他的学生与朋友,为梨树县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有30多文学、文艺创作者成绩显著,有的后来成为记者、作家、艺人,有的甚至走上领导岗位。在他的影响与带动下,梨树县文学创作日趋活跃。
丁耶落实政策回到吉林省文联后,还心系梨树,多次回到梨树,为诗歌爱好者讲课。他称梨树县是他的第二故乡,每年都要回到梨树看一看,有时春节还是在梨树县过的。他对梨树县有着深刻的感情,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和灵感,一些作品都是以梨树为生活基础而写成的。他的诗人以写人为主,语言简炼,幽默而意境深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丁耶,1922年2月22日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原名黄东藩、黄滁,笔名典滁、林丁,满族,曾在梨树县文化馆工作,当代诗人,省政协委员,省作协理事,中国作协会员。
丁耶早年曾在岫岩、海城、天津、北平、东北求学。1934年时,因打了日本人的孩子而流亡到湖南、四川等地,当过书店店员。1945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中文系。1947年到晋察冀解放区华北联大文艺研究室工作。1949年调东北师大中文系任教。1950年入辽宁省作协分会。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调吉林省文联工作。2001年9月6日在长春逝世,享年80岁。
丁耶著有长篇小说《少年的磨难》、《修鞋》。诗集主要有《外祖父的天下》、《翻身集》、《新中国建设要抢点到》、《奶子山的春天》、《志愿军英雄赞》、《五挂大车跑安东》、《白玉的基石》、《鸭绿江上的木帮》、《丁耶诗选》、《丁耶笑话录》、《边外集》。长诗有《飞姑娘》、《辽河之歌》、《石头歌》等。诗《故乡的马车》、《金子的启示》、《奔赴》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多部诗作入选抗战与解放后的20种以上的诗选集中。被多种文学家的传记或辞典列为诗人、散文家。其晚年不再写诗,从事散文、随笔、杂文写作。
丁耶曾参加1949年东北文代会。1984年北京第四次作家代表会及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第二次代表会。1979年后曾7次获省以上文学创作奖,被中国作家协会列入“参加抗日战争老作家”名册。1998年曾荣获吉林省政府文学最高奖——“成就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