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更正纠错:《梨树县志》记载偏脸城大桥修建时间有误

(2016-01-21 04:57:13)
标签:

梨树县

偏脸城大桥

修建

时间

有误

分类: 梨树县事件

     梨树县境内唯一座尚存的解放前修建的大桥——偏脸城大桥,目前还在使用。然而,关于它的修建时间却说法不一。1992年编的《梨树县志》记载是1943年,然县内有些老同志却不认同,家住偏脸城的徐谦认为修建时间是1939年8月
     1992年编撰的《梨树县志》中“大事记”部分,第27页记载1943年5月,建偏脸城桥和三棵树桥;第二章桥涵渡口部分第一节桥涵中记载日伪统治者修建的偏脸城桥和三棵树桥,二桥均建于1943年。偏脸城桥位于梨树至公主岭市的警备道上。南北跨招苏太河,桥长105米,宽6米,9墩8空........ 

               更正纠错:《梨树县志》记载偏脸城大桥修建时间有误
                         
1992年编《梨树县志》关于偏脸城桥的记载


     县退休老干部、原县民政局副局长徐谦,家住偏脸城内,1950年生人,小时候上学每天经过偏脸城桥,对此桥栏柱上的康德六年八月竣工”标注记忆犹新。近几年,他对偏脸城修建时间进行了多方考证,认为县志记载有误,修建时间应该1939年8月;对桥的长度与面宽又进行了实际测量,也存在误差,应该是桥长96米,8孔,每孔12米,因此,特撰文“偏脸城大桥轶事” 发布在《沧桑偏脸城》一书中。
 
        链接文中内容:
      伪康德六年(1939年)八月,该桥正式竣工,这是梨树县最早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大桥。
   该桥长96米,桥面宽5.5米,9墩8孔,每孔12米,荷载量九吨,丁字架重力式结构。通桥由8段独立桥面组成,两段桥面间有3厘米的伸缩缝,缝隙用丁字形角钢覆盖。两侧栏杆按8段桥面构筑。每段栏杆两端有1米高、20厘米宽的并立方形双力柱。立柱间横栏连接,横栏与立柱同宽,横栏下有10厘米方形小横栏与小立柱相交,呈十字形花式结构。
   桥栏杆与桥面连体钢筋混凝土模板捣制而成,坚固美观。桥两端的方形立柱高1米、宽40厘米。栏柱正面镶嵌有宽边木字,经年累月,木字掉落,字迹变成阴刻。面向大桥,桥右侧栏柱上有时“偏脸城桥”四个大字,左侧栏柱写有“康德六年八月竣工”八个小字。大桥建成后举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伪县长祖光勋、副县长日本人中村善一到现场主持,伪新京、奉天省的官员,梨树县各界名流都来到现场。
                             

更正纠错:《梨树县志》记载偏脸城大桥修建时间有误

即将拆除的偏脸城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