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州刺史之印”,此乃偏脸城韩州长官的印信,它是方柱形钮,叠篆书,朱文。据《吉林省志·文物志》记载:金代官印。铜质,方形,边长6.1厘米,厚1.8厘米。通高5.8厘米。方柱形钮,高4厘米,钮顶刻“上”字。印文“韩州刺史之印”朱文篆书。印背右刻“大定二年闰二月”,左刻“少府监造”,印前侧面刻“韩州刺史”。
“韩州”,在辽金史的地理志上均有其名。“刺史”,辽金时与节度使或观察使分掌一州之民政与军政。“大定”,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大定二年是公元1162年。金正隆元年以后,礼部掌更铸百官之印之权。
辽圣宗时(983~1030年)并三河、榆河二州为韩州,韩州第一个州治是今哲里木盟科左后旗浩坦乡的城五家子古城;第二个州治白塔寨是今辽宁省昌图三江口的小塔子遗址;第三个州治柳河县是今辽宁省昌图八面城;第四个州治旧九百里奚营是今吉林省梨树县的偏脸城。至于迁移时间,辽圣宗时出现韩州的称谓,后苦于风沙迁移到今辽宁的小塔子遗址,辽水所侵又迁移到八面城,金天德二年(1150年)因非交通要道迁移到偏脸城。第四个州治旧九百里奚营,梨树县的偏脸城,在这里曾囚禁过徽钦二帝,遗址出土文物均与辽金时期相吻合。
有“韩州刺史”字样实物共出土2件。《吉林外纪》卷九记载:“道光元年
(公元1821年),吉林将军富俊在昌图八面城勘查地亩,得一土埋铜镜,其背面铸楷书‘韩州刺史’四字”。1957年在吉林省九台县布海发现第二有“韩州刺史”字样的实物。
1962年,吉林省考古人员到梨树县偏脸城进行复查,复查报告提出偏脸城为金代另一韩州城说,此说得到当时北京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的肯定。金天德二年(1150年)韩州州治迁移到偏脸城,印上标明的大定二年(1162年),说明迁至偏脸城后十五年,是偏脸城韩州长官的印信。
“韩州刺史之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