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抗日(十二):守边的大将梁忠甲

标签:
满洲里奉天吴俊升苏军 |
分类: 梨树县抗日 |
他作战勇敢,战绩卓著,清廉为民,爱兵如子。从军二十一年,十四次迁升。当时有报道称其“每以清廉自持,常以军官横征苛敛,虐待士卒,任用私人克扣军饷为奇耻”,故其节俭异常,积少聚多,为家乡办公益事业。1928年间,梨树县教育界名流创办私立老城高级中学,致函筹集资金赞助,于是献大洋三千元。出资创办第十五旅满洲里兵工厂,约垫款十万元,“其目的纯为士卒谋幸福”,故深得士兵爱戴。
1929年7月发生“中东路事件”,作为一线的守关将军,密切注视着边境的动态,当苏军小股军队向梁部三十八团进攻时,被三十八团将士迎头痛击打退。没有得手的苏军并不甘心,调转兵力在满洲里方向进行集结。得到报告后,梁立即将三十八、四十三两个团调往满洲里。19日,苏军忽然增加兵力近万人,对其阵地进行了包围。梁一面殊死抵抗、一面向省边防司令部请求支援,在求援无望时组织部队进行突围,但是没能成功。21日部队已经没有子弹,满洲里陷落,梁忠甲及部分官兵被俘,中东铁路的武装冲突暂时停止。后双方谈判成功,在伯力签署条约,梁忠甲于1930年1月回到满洲里。他上书要求将自已撤职查办未准,继续留任原职,3月因煤气中毒身亡。
消息传到奉天,张学良十分悲痛,特拨治丧费3000元抚恤。邹韬奋先生在其主编的《生活》周刊第15期上发表了文章《悼念中国名将梁忠甲》:“各国人民对于捍卫国家的军人无不有其相当的敬意,如法国的霞飞将军,美国的潘兴将军,其受国民之真心推崇,尤为诚挚热烈。而我国国民每一念及武人之殃民祸国,辄不胜其痛心疾首,视若猛兽,只望他们早死几个,多死几个,国家庶几可以多有几分起死回生的希冀。但前在满洲里率领国军五千人与十倍之俄军死战的梁忠甲氏不幸于3月8日晨猝卒于海拉尔警备司令部,该处上民闻梁死讯竟痛泣失声,环泣与司令部者数百人。呜呼!于民哀泪决非凭籍任何强力或伪行所能赢得者,而梁氏乃能感动平民至此,此必梁氏之为军人有大异于其他武人者在”。奉天召开各界追悼梁忠甲和边防军阵亡将士大会,表彰忠烈。为梁忠甲将军立碑,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万福麟亲自撰碑文,碑身刻“冲威将军梁公忠甲碑记”,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