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树县文联主席周宝文为《梨树古今人物》作序

(2015-05-16 04:22:53)
标签:

文化

梨树

人物

史料

人文精神

分类: 梨树县文化

                      

                        梨树县文联主席周宝文为《梨树古今人物》作序

   

      《梨树古今人物》序言二


    闻《梨树古今人物》书稿之既成,令人不胜欣喜之至。我与晓光相识多年,兴趣左近,然各自奔忙。今年初,我编《文化吉林·梨树卷》时,深为资料匮乏所困扰,遂求诸网络,遍访同道,偶然发现网络上有关梨树史料之集大成者,每每出自同一博客,博主即晓光也。遂急征询之,乃知其专注梨树史料之收集已有数年矣。大喜过望之际,屡以诸多疑惑相就教,晓光一一做答,绝无保留,并特将在编之《梨树古今人物》电子稿馈我,为《文化吉林·梨树卷》“文化名人”一编之厥成竭诚贡献,其无私之助,令人感佩。情分若此,自不待言。而况《梨树古今人物》,实地域史料之瑰宝也。于情于事,晓光嘱我以序,岂有不秉笔遵命之理?
    所谓“人物”,盖为不同领域成就之突出者也。以其品质之优秀、能力之不俗、才华之出众、贡献之巨大,而为社会所瞩目。他们或以权力职位领导一方,或以学养修为影响一域,或以发明创造利益社会,或以聪明才智惠及他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然其颖出庸常、超乎碌碌之特质者一也。
    大凡人物之成长,离不开环境之塑造,所谓“钟灵毓秀”“地杰人灵”是也。环境者,地理也、时代也、风俗也、文化也。梨树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天高地阔,四季分明,土肥水美,野沃粮丰。特殊之环境,造就了独特之人格:勤劳勇敢、大气豪爽、自尊自足、奋发图强。加之,长山遗址直溯史前,偏脸古城岁月沧桑,柳条边墙密植往事,叶赫河畔满族发祥,清末民国移民设县,共和国立纪元重光……梨树大地古往今来,各色民族相互迭居,不同文化融合激荡,众多人物渐次出场。
    地域人物,乃文化品格之代表、文化构成之支柱、文化精神之髓核也。每一个地域人物,都是一部打开的书籍、一座精神的富矿、一粒文明的火种、一部生动的档案。其贡献与影响,往往是一个地方文明的量尺、发达的坐标、生动的名片。因之,人物资源,乃地域文化之宝藏也、财富也。挖掘整理地域人物资源,传播弘扬地域人文精神,实为保护地方文化,建设地方文献,打造地方品牌之要务也。究其价值,功在当代,利益长远。
    晓光先生以拳拳之赤诚,积数年之辛劳,呕心八方求索,埋首精研史料,矢志不渝终所成就之《梨树古今人物》一书,上起本地有史之记,下迄梨树当代目前,总括梨树历史上有所贡献者计400余人,而后按领域分门别类,概述其姓名、年龄、籍贯、简历、成就、贡献、影响等,略古详今,客观记录,不加评述,类乎志书,实补梨树文史资料中无人物通志之空白也。
    既得方志之灵魂,便有兰台之妙用。其妙用者何?资治也、教化也、存史也。
    一曰资治。资治者,借鉴也。“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大到一国一地,小至一家一人,其休戚得失,兴替盛衰,无不当以史为鉴。唐太宗曾感慨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将自己耗时十九年所编纂的通史巨著名之曰《资治通鉴》,盖欲以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也。《梨树古今人物》所涉人事纷繁,领域众多,年代久远,政商名流、农工代表、科教英才、文艺达人、医家圣手、军事将领……无所不包,广收博采。故凡开卷者皆可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而于何以成人、何以成事、何以成功,凡阅读者亦必依各人之经验,欣焉有悟,会意于心矣。
    二曰教化。教化者,感召也。凡为优秀,必有光芒。凡称人物,必具影响。其人生履历、思想言论、修养品质、个性人格、贡献功绩、技艺才华等,每每为人所津津乐道,所争相仿效,所钦敬折服。久而久之,遂成乡土文化之象征、人文精神之内涵、地域形象之别称,此即所谓“名人效应”者。此一效应,一经整合传导,便是凝聚地域人心,激发进取之志,教化感恩斯土,报效桑梓故乡之巨大精神力量。由此可知,《梨树古今人物》形为人物档案,实则乡土教材也。
    三曰存史。存史者,待久也。存史乃志书功能之基础者,以其广搜厚积、去伪存真、客观写实,而为现实之记录,未来之档案。笔者认为,晓光先生于此之贡献至少有二:一是详今略古,尽用“时近易考,地近易核”之优势,着意泼墨现实,矢志存照当代,须知百年后之当代,即未来之青史也。二是存一方之档案,彰一方之特色。《梨树古今人物》虽史涉几百年,纵横数代事,然其至为关注者,文化也。书中为文化人立传存照者,其数量远为其他领域所不及。一方面,梨树文化根基丰厚而深远;另一方面,亦晓光先生一意为梨树之两块金字招牌:“中国二人转之乡”“中国诗歌之乡”张目之良苦用心也。
    综上所述,《梨树古今人物》以记录一方人物风貌为之表,以彰显地域人文精神为之里,钩沉历史,存照现实,寄望未来,首开总辑梨树人物之先河,补白地方志略之不足,实为县域兰台又增一厚重之基石也。相信,此书一经出版,其资治、教化、存史之功用,必将如春起之苗日有所长也。
    因之,为《梨树古今人物》付梓而欢呼!为梨树文史再添力作而喝彩!

 

                                                     梨树县文联主席周宝文为《梨树古今人物》作序
                                                                     2014年10月
                                               (作序者:周宝文 梨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