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树县二十年代知事尹寿松其人

(2015-05-01 08:50:28)
标签:

尹寿松

梨树县

    尹寿松,字秀峰,安徽桐城孔城人,生卒年无考。 1902年考入吴汝纶创办的桐城中学,毕业后去日本学习铁道技术。1915年任怀德县知事。1920年任梨树县知事。1924年调任热河省政务厅厅长。1930年后为马占山的幕僚,常到北平。1936年为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外交委员会办事人员。解放初撰有《江桥抗战日记》。

  据《梨树县四平街市纪念碑》记载,尹秀峰任梨树县知县期间,为繁荣四平街的商业,投资建设了大片新市街区,建筑市房六千多间,建筑费约二百万多。以致该市区“人烟辐辏,瑰货云屯,阛阓之兴,蒸蒸日上。”

    1905年,日本夺取了南满铁路的控制权,将梨树县四平街的铁西道里划为“南满铁路附属地”。随着南满铁路附属地的扩大,渐渐形成了商贸中心。1917年至1931年的四平一带,其土地权属处于三足鼎立状态,即日本的满铁附属地、北站的四洮路局、梨树县二区管内的四平街。中华民国十年前,梨树县管辖的二区的铁路道东,还是一片荒凉的农村,而附属地里,商业则已是一片繁荣,经济命脉操纵在日本人手里。附属地内的中国商业者,饱受殖民地主义者的欺凌、搜刮、压榨,农民入市卖粮、买卖经常受到日本警察的打骂。

      为抵制日本经济侵略,扶持发展民族工商业,梨树县知事尹寿松,呈请洮昌道尹马龙潭、奉天省长张作霖批准,在铁路道东放地号,建商埠,招客商,开辟市场,当时称“四平街新市场”。1921年5月13日,梨树县公署(行字六十九号)公布开辟四平街市场的布告,并颁布了开辟市场的章程。一系列优惠的开发政策,使商民争先恐后领地号、建房屋。数月,商民来此报领者多达300余户。大粮商张君作开设的同丝和粮栈、何西泉开设的公泰昌粮栈、冯海峰的东和庆粮栈及李秀卿开设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均在道东一、二马路开业。此外,兴业公司在北市场修建了大批的出租房屋给各行各业,如饭馆、旅店、小杂货铺等。到1923年,大小商号达到214家。这在当时,远远超过满铁附属地内工商业户的数量,使昔日荒村变成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街镇。

    四平街市场的第一个大商家是个粮商,在二马路修建了“同和粮栈”,约有砖平房100余间,商人集资持股,建了“兴业公司”,在现在的北市场修建了平砖房若干间,租给各行各业的小门商户,如饭馆、小旅店、说书馆、小铺商等。商号民户迁入四平街道东的日益增多,修建的面积也日益扩大。1926年,扩建到“五、六马路”。1927年天桥开通,五马路南头修建个大舞台,开辟了南市场和东市场。工商业户除粮商外,增加了杂货商、小手工业,添了些饭馆、粮栈、旅馆,又建了浴池。在道东南五马路设立“电灯厂股份公司”,毕赞华任经理。商户们修建起有些气派的大瓦房,道东中央路“天增长”油坊,修建了60余间中国旧式的大瓦房,即现今联合化工厂职工技术学校四周的老瓦房。这个油坊,是军阀吴俊升开的,经理有白玉堂、李东勋等。

    1928年,开辟了七、八马路。1929年,在南二马路天主堂,修建了四平教区的主教府大楼,还有80多间洋式砖房,坐落在天主教堂的对面。二、三马路之间,修建了“太和益”烧锅大院,30余间的砖平房;天主堂南“同升和”粮栈也扩大了建筑范围,盖了200多间砖平房。阚朝山在南市场修建了“大观茶园”,即现在的职工俱乐部,这是当时四平第一流的文艺活动场所。随后,阚朝山又在四、五马路之间,修建了50余间砖瓦房,即现在的中央路小学。马龙潭也在南市场修建100余间平房,是四平著名的“马家大院”。

    道东的发展很快,日本鬼子感到有些“危机”了,认为这些商民有凌驾于租界之上的趋势,也把手伸过来,在铁东腰站的地方发放地号,招揽商民,铁东的扩建更加迅速起来。建成东西大街4条,南北纬路10条,共建店铺和民房46318间,小商号214家,超过满铁附属地内工商业户的108%,人口增至48992人,迫使百姓不得不变更收税章程。四平街道东新市场建成后,包括伊通、西安(今辽源市)、西丰、东丰各县产之粮食、煤炭、山货多集市在梨树,与“满铁附属地相抗衡。1922年(民国十一年)9月,在郭家店”南满铁路“北侧,收买民地417.9亩,为市县所产粮食大都云集在这里,梨树工商业得到振兴。

     铁道东新市场开辟后,市场交易日益繁荣,唯市内无电,入夜昏暗。尹寿松“谋诸地方士绅,发起创办电灯”。1924年(民国十三年)春天始筹建,12月15日送电,使四平街市场面貌一新。1926年(民国十五年)又引电至梨树县城。从县城到四平街市有两条大车道,但路线曲折,坎坷不平,雨后泥泞,车马难行,非常不方便。1920年(民国九年)尹寿松考虑到当地百姓出行问题,修筑由县城直达四平街市的一条新道、7条沿路河沟和一座木桥,有了路,百姓出行和买卖商品就方便多了,这也成了梨树县历史上第一条公路。

       1923年(民国十二年)尹寿松在县城西南隅创办了第一个苗圃,占地16.9亩,栽植榆、塘槭、洋槐、樟杏、苹果、樱桃等十余种果树,草木花卉30余种,又督促修整各乡的道路桥梁,置途征标牌,筹款修葺年久失修的县署文庙。尹寿松在梨树县任职期间,以不凡的政治见识和战略眼光,在他从政生涯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尹寿松开辟道东街基,有利于商民生活,削弱了日本人对梨树经济掠夺,挽回了梨树商人的利权,因此在他调离梨树县时,商民为其建了一座“德政碑”,即“梨树县四平街市纪念碑”。碑身长方形,高184厘米,宽68厘米,厚28厘米。碑身正面刻有浮雕,浮雕上面云龙纹,下面为海涛纹,左右边上各浮雕三龙三珠,碑座与碑身榫接而成。碑身正面刻楷书14行600字,仅2字遭枪弹所伤完全不见,其余字迹清晰,笔道遒劲。碑文追忆了道东当年开埠的缘由及经过。碑身背面上面阳刻缠枝牡丹,下面阳刻缠枝莲花,左右两边从上往下对称阳刻缠枝莲花和缠枝牡丹纹饰,碑文变化为阴刻楷书,内容为立碑的发起人、助捐人及捐款金额。发起人部分是商会会员,或商号中的财东、经理,助捐人则只记载了商号的名字,共有26个商号参与了立碑,所筹款项共计1080大洋。

梨树县二十年代知事尹寿松其人                                                 出土后的纪念碑碑文

梨树县二十年代知事尹寿松其人                                                     出土后的纪念碑

梨树县二十年代知事尹寿松其人
                                                             四平街市铁东一角

梨树县二十年代知事尹寿松其人
                                       四平街市铁东区北一维四马路一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