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永昌,男,1908年生,梨树县白山乡裴家油坊村贾家窝铺屯人,军人出身,曾经参与西·安事变捉拿蒋·介·石。
刘永昌于1917年在家乡上过3年私塾。1926年当兵在黑龙江省满洲里驻防,任步兵十五旅三十七团一营二连九班班长。1930年在东北讲武堂受训。“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义勇军,入沈阳讲武堂学习。1932年,随东北义勇军驻守张家口,随即被冯玉祥改变为抗日同盟军。1933年,冯玉祥下野,队伍被改编为四十军骑兵二十五旅,开往河南信阳驻马店地区。1934年随刘震东司令到东北军委会。1935年到西安。1936年参加“西安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随东北军开往安徽,后又折回青岛抗日。1938年在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纵队司令部,任刘震东司令副官。1940年的一次对日作战时,刘震东司令阵亡,刘永昌妥善处理后事,然后去陕北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学习。1942年刘永昌就回到马占山部队任中尉副官。1943年又经栗又文介绍到陕甘宁边区军政研究班学习,后因病返回西安治疗,未能毕业。1945年抗战胜利后,刘永昌归乡心切,便回到老家梨树。1950年8月,刘永昌被戴上“四类分子”的帽子。1979年3月21日,“四类分子”的帽子摘掉。2000年2月病逝。
亲历过程: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而亲历西·安事变的刘永昌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他原在白凤翔所部的参议办公厅,后被抽调到卫队营参与捉·蒋行动。
12月12日夜12时,张·学·良在会客厅召开紧急会议,对扣押蒋·介·石作了具体行动部署,105师师长刘多醛为临潼行动总指挥,105师2旅旅长张君尧指挥包围华清池四周,骑兵6师师长白凤翔、18团团长刘桂五和警卫营营长孙铭久率领卫队营冲入华清池,活捉蒋介石。凌晨2时,白凤翔、刘桂五、孙铭久一起乘车赶到刘永昌的卫队营宿舍地作动员,传达张学良的命令,“千万不要把蒋介石打死了,要抓活的。”刘永昌等50多名官兵跳下汽车击毙哨兵冲开大门拥进外院,蒋·介·石的亲信在激战中伤亡惨重,全部缴械。在搜查中,不见蒋介石。卫队营一士兵报告在后墙下面发现一只鞋,于是决定搜山并报告张·学良。孙铭久率领卫队营迅速向山上奔去,我们攀到山腰,截获了蒋介石的贴身侍卫蒋孝镇。孙铭久拿枪对着他的脑袋大声问:“委员长在哪里?不说实话,我马上毙了你!”蒋孝镇面如死灰,连话也说不上来,不过他一边哆嗦一边回头往山上看。孙铭久料定蒋介石必定在山上,便命令我们卫队营士兵火速搜山。
原来,蒋·介·石住在华清池内“五间厅”里,梦中被枪声和喊声惊醒,以为红军打进来了,后来知道是“兵变”,急忙从床上爬起来,来不及穿衣穿鞋,只披着睡衣,穿着拖鞋往外跑。外面枪声正紧,知道院内无地藏身,就向东边后山墙跑去,由于门锁打不开,只好在侍卫官竺培基、施文彪和蒋孝镇的帮扶下,爬到后山墙,由于心慌神乱,一害怕从墙上栽了下去,摔伤了脊梁骨、碰破了脚,还丢了一只拖鞋。翻过山墙,侍卫背起他爬了二三百米,在朦胧中,发现有部队警戒包围,便在半山崖下的一块壁石后面夹缝的乱草中躲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