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元洲,男,1933年1月14日出生于梨树县榆树台镇,小商人家庭,曾任县医院业务副院长,擅长治疗血液病。
潘元洲在榆树台镇读小学,梨树县读初中,四平读高中。1954年考入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五年读书。1959年毕业分配到白求恩医科大学为卫生部代培高级师资进修班学习组织胚胎专业,一年后分配到兰州医学院,组织胚胎教研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潘元洲于1962年返籍回梨树县医院做临床工作。1965年起任内科副主任工作,期间曾做两年兼职法医,并担任院务委员会委员及医院团支部组织委员工作。1968年接待一名危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朱德林,经用中药治疗完全恢复健康。1972年参加吉林省第三届西医学习中医半年,提高了中医理论知识,从此,为治疗血液病倾注了全部心血。1973年被县委组织部任命为县医院业务副院长,做医院业务管理工作。1980年恢复职称评定,被聘为四平地区晋升级考核、考试评定委员会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四平分会常务理事,内科心血管组副组长。1972年在牡丹江参加全国血液病会议,阐明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辩证分型治疗方案,得到予会同志的认可。1991年在上海参加全国血液病会议,重点研究白血病辩证分型治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发表论文,治疗再障辩证分型问题,获得优秀奖。
潘元洲临床工作取得的成果较多。1963全县小儿消化不良病流行,西药疗效不佳,他研究出消化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取得显著效果。1964小儿麻诊流行,发病率高,合并肺炎、呼吸衰竭死亡率相当高,他研究用西药阿托品静推治疗,抢救数十名濒临死亡的患者。1968年流脑及乙脑流行期,他对全县各乡镇巡回进行抢救治疗及指导,用青霉素静脉点滴,代替磺胺治疗提高疗效,抢救治疗上千例。1975年中毒性痢疾爆发流行,有的刚到医院没来得及抢救呼吸心跳停止,他同吴运莉、冯云鹏组成抢救组,使用人工冬眠疗法,抢救危重患者数十名。
潘元洲用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逐渐摸索治疗方法和规律,全国闻名,县医院单独成立血液病房,设床位四十五张,省科委认定为科研项目,每年拨款支持研究工作。他先后收治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发作性血红蛋白尿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等上百名,如梨树镇的孙兴、段俊丰、张小平、张臣、张继先等,外省如广西玉林的李连董等,纷纷来信表示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