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麟父亲名字叫韩德富,以农为业。韩家麟一岁丧母,继母杨氏生二子三女。韩家麟与二弟家栋(1902年生)比较聪明,他们兄弟二人共有子女七人,后来有六人受了高等教育,改变了韩家世世代代为农的传统。
韩家麟幼年丧母。1913年冬,韩家麟十五岁时与怀德县刘志琴结婚,刘氏农村妇女,为人贤淑,孝敬公婆,和睦妯娌,夫妻友爱,举案齐眉,且勤俭持家,育有一子三女,教子女有方。1946年夏,不幸患乳腺癌,病故于北平,时年53岁。
1932年7月韩家麟将军为国献身,是因为掩护马占山而牺牲,马占山将韩家麟的儿女收为孙子孙女,当成自己的家人看待。一直将一子三女他们养育成人。
1、长子韩宝轩毕业于重庆复旦大学。四年级时应征入伍,在盟军总部任英文翻译,参加了中美联合收复滇西和广西失地的对日寇作战。1954年日寇无条件投降后,复员回重庆工作,后在锦州铁路局任技术员工作。1949年与马占山将军的长孙女马志清结婚。
2、长女韩国珍1946年肄业于四川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从事教育工作。1932年冬与东北军五十三军青年尉官聂相臣结婚。后来东北军被调到陕甘等地,国珍亦随军到陕西,女婿在西安参加了反蒋“双十二”事变。
3、次女韩国志于北京市助产学校毕业后,因她爱人高霂在南开大学上学时参加解放军并随军南下,留在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工作,所以国志也被分配到石家庄卫生局工作,石家庄第一医院工作、市“九三学社”妇女部长。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4、三女韩国华1950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当年八月份配到人民日报社,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从事编辑工作。中共党员。

韩家麟将军长子韩宝轩。
韩宝轩1918年生,复旦大学毕业。解放前曾参加中共地下组织,后长期在天津工作。他与马志清有一女一子。

远征军老兵韩宝轩先生及夫人马志清全家福(2009年拍摄)。
照片前排,坐着的是马占山的孙女,原天津大学图书馆常务馆长马志清。左身后站立者为韩宝轩先生。韩宝轩身旁是他的孙女。右二位为韩宝轩夫妇之子韩明夫妇。

韩宝轩夫妇,把1944年美军发的鸭绒睡袋捐赠给抗战馆。

韩宝轩夫妇

韩宝轩和马志清夫妇(左二、一)。

韩家麟将军来去匆匆,没有留下一张单人照片,只有后人画的一张画像。

马占山及其幕僚在海伦(马占山将军前排左一、是韩家麟将军右一)
韩宝轩,1918年生人。1932年韩家麟少将牺牲在战场上时,韩宝轩刚刚14岁。为了保护韩家麟一家的安全,免遭日寇的追杀,东北军系统悄悄把韩家麟一家遗属送到北平等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东北军系统又安排韩家麟遗属南撤。1941年,韩宝轩考入重庆复旦大学,就读于农林系。1944年,韩宝轩先生响应国家征召,参加中国远征军,开赴抗日战场,曾经是中国远征军的翻译,少校军衔。后长期在天津工作。后来韩家麟的儿子韩宝轩与马占山的大孙女马志清结为夫妻。
马志清,1927年生,黑龙江海伦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天津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天津市《津图学刊》编委会委员。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1954年由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图书资料室调到天津大学图书馆工作,历任部主任、常务副馆长等职务。曾任天津市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多年从事"高校图书馆职能"研究。发表论文9篇;合作完成科研项目"实时多用户联机书目检索与管理系统",1988年通过市级鉴定,获1988年国家科委最佳科技信息成果二等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