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妇人会”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妇女组织,1932年3月18日在大阪成立的,同年10月24日正式更名为“大日本国防妇女会”。这个组织作为侵略工具之一,将日本妇女卷入了战争之中。
梨树县国防妇人会地址位于梨树县教育会院内(既现在兴隆商场),创立时间是康德元年(1934)五月。
会长:曲那柏心(女,当时伪梨树县长曲廉本的夫人)。
副会长:泽井国子(女,泽井参事官夫人);副会长:韩幼傑(日系,韩景堂的夫人。景堂韩曾留学日本,任四洮铁路局处长,铁路总监等重要职务。韩幼傑曾任关东军特派员)。
干事:9名。
会员数:全县各界妇女105名。
妇人会任务宗旨:在梨树县协和会为主体的领导下,宣传建国意义,建国宣言,皇道精神,日满协定书,即位诏书,日满亲善,一德一心,民族协和,日满协和,支援大东亚圣战,妇女支援圣战,国防献金,支援献物资等工作。妇人会以组织妇女积极响应协和会指导部,宣扬日满协和二位一体精神为主要目的。
妇人会着装米黄色的妇女式协和服,肩上斜带黄带子,黄带子上绣印“国防妇人会”字样,参加大、小会或游行宣传等活动。

伪满国防妇人会徽记

米黄色的妇女式协和服
说起这个组织的由来,还有一个凄凉而疯狂的悲剧。
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中一个叫井上清一的中尉回到了大阪,和他的未婚妻井上千代子结为连理。新婚的甜蜜、喜悦与中国东北战场的烽火连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这个日本下层军官产生了厌战思想,在婚假的最后几天里郁郁寡欢。丈夫的这些细微变化都被妻子井上千代子看在眼里。
就在井上清一行将归队出征中国的前夜,井上千代子这个娇小柔弱的女子却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这天晚上,年仅21岁的井上千代子悄悄地用小刀切开了自己的喉管,“由于她不谙此举,这个残酷的举动持续了很长时间,但她始终一声不吭,直到黎明前才默默地死去,鲜血溢满了榻榻米”。
井上千代子死了,可她的死却得到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赞扬。“井上千代子留下的题为‘军人妻子之鉴’的遗书,遗书大意是说,井上千代子以死言志,为了‘大日本帝国圣战’的胜利,为了激励丈夫英勇征战,为了不拖累丈夫以绝其后顾之忧,她只有一死尽责了。
次日清晨,井上清一阅毕遗书,未掉一滴眼泪。他默默地收拾行装,将妻子的后事托付给家人,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在大阪港登上驶往中国的军舰。
悲剧发生后,井上千代子成为“发扬日本妇德的光辉典范”,媒体称赞她为“昭和之烈女”,称千代子之死使“出征将士的士气大受鼓舞”,“所有皇国军人为之感动”。还有两家会社以惊人的速度,在极短的时间内拍摄出了电影《啊,井上中尉夫人》和《死亡的饯别》,在全国上映,还将影片空运到侵华战争前线,在军地上映。
44岁的大阪主妇安田夫人以此“御国之行为”为契机,发起组织“国防妇人会”,而这位发起人安田夫人就是井上清一和千代子的媒人。井上清一也因为妻子的“鼓励”而成为中国战场上最凶残的日军指挥官之一,指挥部下残酷地虐杀中国人,沦为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1932年9月,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顶山惨案”,其罪魁祸首就是时任辽宁抚顺日军守备队指挥官的井上清一。
许多年轻的日本女性受军国主义思想的蛊惑,纷纷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中国东北,嫁给“满蒙开拓团”青年。日本妇女团体的活动也因此更加活跃,并急速发展起来。“国防妇人会”的会员数急剧增加,一年后发展到十万余人,两年后发展到60万人,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前达到458万人,最后发展到接近1000万人,成为一个规模极其庞大的妇女组织。
1934年,伪满洲国仿照日本的“国防妇人会”,在伪新京(今长春)成立了“满洲国国防妇人会”,会长是此后的伪满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的妻子徐芷卿,副会长是伪满总务厅总务长官星野植树的妻子。会员以各地已婚妇女为主,绝大多数中国妇女都不愿出头参加,只有少数汉奸的妻子参加活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