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吉努、清佳努(?—1584),系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落酋长褚孔格之孙。16世纪初,他们南迁,来到叶赫岸边,以河为名称叶赫部。1573年(明万历元年),褚孔格的孙子清佳奴、扬吉努征服了周围的小部落,在叶赫两岸的山头上选择险要之地筑起两座城堡(即今两古城遗址)。
西城称“夜黑寨”,因修筑时间比东城早,又位于叶赫河之西岸,故称老城或西城。为叶赫部酋长褚孔革及其子孙清隹砮布寨、布扬古等人所居。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废弃延用八十余年。古城有外城和内城之分,外城三面依山,一面临水,平面呈椭圆形。城垣以土石堆筑,残高2-3米,周长2800米。辟东、西二门,城内地势平坦。
东城原称“台柱寨”,因修筑时间比西城晚,又位于叶赫河东岸,故称新城或东城。为叶赫部酋长褚孔革长子台柱(又称台杵或太楚),次子台坦柱及其子孙杨吉砮、那林布禄,金台石等人所居。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与叶赫西城同时废弃,延用七十余年。古城也有内城和外城之分,外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平面呈圆角方形,城垣为土石堆筑,周长3500米。
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杨吉努、清佳努被明朝总兵李成梁诱杀于开原关帝庙。杨吉砮的儿子纳林布禄担任了贝勒,他公然向努尔哈赤要大片土地,并联合“九姓师”进攻努尔哈赤,结果被努尔哈赤打败,叶赫部从此一蹶不振。叶赫部于1619年初被清朝努尔哈赤所灭。
叶赫两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西经威远堡(哈达)通开原,东通宽城子(今长春),是吉林通往北京的交通要道。明朝称为北顺关。叶赫东城今天尚存遗迹,有点将台、烽火台尤为明显。1981年4月2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叶赫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