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古城原本分东西两座,分别在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原属梨树县叶赫镇)西一公里与三公里处。东城位于叶赫河南岸,西城位于叶赫河北岸一陡峭山头之上,现在只有东城遗址尚依稀可辨,叶赫现在的古城遗址指的就是当时的东城。
叶赫历史悠久,满族的祖先是女真人,其祖先是三千多年前的肃慎。到明朝初年,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都出现了频繁南迁的局面。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塔山左卫、塔鲁大卫及弗提卫的一支自松花江地区相继南迁,到十六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先后定居于辽河上游至松花江上游之间,形成了叶赫、哈达、乌拉、辉发“扈伦四部”。
叶赫部原居住在松花江北岸的塔鲁木卫,十六世纪初,在头人祝孔革的带领下南迁,来到叶赫河北岸定居。以河为名,称叶赫国。
1573年,祝孔革的孙子清佳努,扬吉努征服了周围的一些小部落,在叶赫河两岸的山头上,选择险要之地筑起两座城堡。清佳努居西城,扬吉努居东城,兄弟二人皆称贝勒。当时叶赫部活动范围“南境多在奉天界与哈达为邻,西境到威远堡边门,北境与科尔沁郭尔罗斯为邻,东到伊通河。”可见叶赫部落活动区域的广阔。
在扈伦四部结盟的过程中,叶赫贝勒清佳努、扬吉努兄弟二人不甘位服于哈达部落。两部之间时有争战,终以叶赫部取胜。随着叶赫部的日趋强胜,诸部都推举叶赫为扈伦四部的盟主。这时的叶赫称雄一方,正如史书所云:叶赫部拓地益广,军声所至,四境益加畏服。
在扈伦四部在动干戈互相争战之际,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努尔哈赤先后征服了扈伦四部的其它三部后于1619年来攻打叶赫,叶赫东、西两座城池毁于兵火之中,叶赫国灭,部民全部编入满族八旗。
清初统治者为保护东北地区祖宗发祥地,曾修建柳条边,叶赫被封禁在柳条边内,清政府曾在叶赫设置驿站。
1683年,康熙东巡,经过叶赫古城,面对荒草野陌,断垣残墙,康熙帝十分感慨,作五言小诗《经叶赫废城》诗曰:断垒生新草,空城尚野花,翠花今日幸,谷口动鸣笳。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柳条边管理松弛,旗民越过柳条边到叶赫开荒,使叶赫地界人烟日增。
1940年以前,叶赫隶属伊通县管辖。1940年叶赫归属梨树县管辖。1958年2月成立叶赫乡,1958年10月至1961年5月归石岭公社辖,为叶赫管理区。2005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梨树县叶赫满族镇划归四平市铁东区管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