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魏晓光w
魏晓光w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102
  • 关注人气:3,3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美·援·朝英雄——刘少玉

(2013-04-06 06:57:58)
标签:

梨树县

分类: 梨树县人物


                                抗·美·援·朝英雄——刘少玉

                                        刘少玉


     刘少玉是吉林省梨树县万发乡一位农民的儿子。1950年8月,16岁的刘少玉报名参军。经过三个多月的新兵训练,1950年11月,刘少玉所在的部队开拔到鸭绿江边,此时的鸭绿江大桥已被美军炸得只剩下几个光秃秃的桥桩。部队工程兵一夜之间就架起一座浮桥,让战士们跨过鸭绿江。

 

    进入朝鲜后,刘少玉被编到第二炮兵师30团4连第4炮任副炮长。他们担负的主要任务是打敌军的坦克和碉堡。炮弹是从敌军那里缴获的,一枚炮弹有几十公斤重。

 

  志愿军炮兵进入上甘岭前沿阵地时,美军飞机在天空黑压压一片,一会儿轰炸,一会儿扫射,十分猖獗。刘少玉所在的炮兵部队在高射炮的掩护下,冒着枪林弹雨,迅速进入阵地,抢占上甘岭有利地形。步兵们蹲在上甘岭的坑道内,只要美军爬上山来就打。为了守住军事要塞上甘岭,我军与美军打了3个多月。美军的炮弹把上甘岭削去三米,也未攻下这个山头。

 

  那次战斗真激烈呀!夜晚,天空被照得如同白昼,炮弹震得双耳都听不见炮声,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一天,一发炮弹突然落在紧邻刘少玉第4炮的第3炮阵地上,12名战友全部牺牲了。战斗间隙,他们用布棺 (一块白布)收拾好战友的遗体,埋葬完毕,又与敌人较上了劲。为打赢上甘岭这一仗,刘少玉第4炮12人分成两个小组,一组在炮位上猛打,一组抢运炮弹。敌人把运炮的道路封锁得很严,战友们不顾生命危险,硬是把一发发炮弹送到炮位上。正当刘少玉集中精力向敌军阵地开炮时,一发炮弹向他袭来,他听到炮弹刺耳的哨声,就一跃跳起翻进壕沟中,这时敌人的炮弹爆炸了,一块弹片击中了刘少玉的右腿。在弥漫的硝烟中,刘少玉又爬上了炮位,一位战友看他负了伤,连忙喊道: “血,血!”刘少玉伸手一摸,流出的血热乎乎的。连长命令我撤下去,刘少玉只好离开了炮位。上甘岭战役,刘少玉第4炮被授予集体三等功。

 

  刘少玉经过上甘岭战役后,发射炮弹的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打李承晚部时,他被选为第一炮手,每枚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想打哪就打哪。一天夜晚,我军炮兵集中火力,向李承晚部发起了猛烈进攻。一排排炮弹像流星一样飞向敌群,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神速冲破敌人多道防线,仅用几个小时,部队就推进了20多公里,离汉城仅有10多公里了。这时,经不起打的李承晚军又喊和谈,就这样打打停停、进进退退。最后美军被迫在板门店签字停战。这一仗,刘少玉和炮班战友又被授予集体二等功。

 

  1954年,刘少玉随部队回国到河南确山驻扎,这时部队全部换上了苏式大炮。经过一年的休整后,他们又前往福建。1955年底,刘少玉复员回到了家乡,先后担任吉林省梨树县公安局收容所所长、交警中队长和刑侦队员。1972年,他响应党的号召,加入二汽建设的大军,在东风公司非金属件公司工作,直至退休。

 

                     抗·美·援·朝英雄——刘少玉       当年20岁的刘少玉,身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头戴五角星帽,胸佩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牌、和平鸽胸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