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境内的古长城遗迹

标签:
杂谈 |
分类: 梨树县遗迹 |
梨树县境内的北老壕村,可寻觅到古代长城的影子,可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只能看到的是,两侧长着小绿草的毛道、小土包、壕塄子、悬崖峭壁、荒草、丛林、农田,哪还有什么古代长城的一点儿模样和痕迹?
老边岗长城都是简单夯土砌筑的墙,因年久风雨侵蚀,加之人为破坏严重,现在基本已经面目全非了,放眼望去依稀可见像鱼脊后背一样的微微隆起的带状轮廓,沿线的小土包,基本上是烽火台,用于瞭望,发现情况,白天放烟,黑天放火,发出信号。但是大多土长城原址,已被开垦为耕地,如今有的被变成了农田,有的变成了大车道、田间小路(毛道)或地格子。古代修筑的土长城,如今土塄子没了,成了壕,叫老边壕;土塄子修成了大道,叫老边道;凸起的土塄子,叫老边岗。
早在2004年,四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赵殿坤等人背着矿泉水,揣着笔记本,拿着小铁铲,从德惠到四平,风餐露宿,徒步走了一个多月,一边走一边打听,走到哪住到哪,完成了老边岗土长城吉林省境内的全程首次田野调查。
史载:老边岗土长城“东北自扶余城”
据《旧唐书》卷一九九《高丽传》记载:“贞观五年(631年)……举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千有余里。”《新唐书》卷二二《高丽传》记载:“太宗……建武惧,乃筑长城千里,东北首扶余,西南属之海。” 《三国史记》卷二《高句丽本记第八·建武》亦载:“荣留王十四年春二月,王动众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千余里,凡一十六年毕功。”由此知道,我国古人修筑的伟大的防御工程,在唐朝时就已经修筑到了关外的吉林境内,难怪长城的英文“The Great Wall”通俗翻译成“伟大的墙”。
1985年《怀德县文物志》边岗条记:“此边在本县境内横跨秦家屯、双榆树、四道岗、育林等四乡。经平安堡、老城堡、榆树堡、东黄花甸子,陈家窝堡、边岗屯、八岔沟子西、梁家炉、姜德屯、边岗四队、幸福村后东北向直入农安县境,全长50余华里” 。
在梨树县境内,老边岗土长城自东边岗至小王家屯长约7华里,沿途有“东边岗”、“西边岗”、“前边岗”、“后边岗”、“陈边岗”、“金边岗”等与老边岗有关的地名。凡是经边岗命名的地方,均有过边岗(长城)遗迹,为后人寻找老边岗遗迹提供了重要线索。在当地人称为“老边道”的三门王家屯,一位70多岁老人讲,“此道从辽宁昌图通向老怀德和农安。”
在德惠境内,从官家屯经何家堡子南至春林堂村长约10华里,均为田间农用车道,遗迹清晰,为一道东北至西南走向的略隆起的土楞,当地人称“老边道”。官家屯82岁的张文富指着老边岗遗迹说:“这条老边道从松花江边走向西南,一直通到老怀德(今公主岭市怀德镇),现在因多年耕种已看不太清了,我小的时候还挺高,上面长满蒿草和榆树,孩子们常在上面跑来跑去玩耍”。
调查:吉林境内长城已确认长城414千米
2010年4月,省文物局组织3支调查队分别对吉林境内发现的汉长城、老边岗土长城、延边长城三条长城展开沿线徒步田野调查。经调查初步确认,吉林境内长城长度为414千米,长城段落122段,相关遗存108处。
通化市通化县境内的汉长城,向西与辽宁境内的汉长城连为一体,是西汉早中期西汉政权为经略东北地区而修筑的长城的一部分。调查表明,通化县赤柏松古城既是汉长城防御体系的重点与核心,也是汉长城的终端。汉长城有2座城址和12座烽火台,基本是障或塞,全长52千米,是迄今为止所知吉林境内最早的长城。
跨越长春、四平两个地区的老边岗土长城,起自德惠松花江镇松花江村(第二松花江左岸),全部为土墙,经德惠市、农安县、公主岭市、梨树县、四平市铁西区等5个县(市、区),向西南延伸至辽宁省境内,全长248千米,段落64段。
延边长城,分布在延边州和龙、龙井、延吉、图们、珲春等5个市的长白山腹地。墙体多土石混筑,或毛石干垒,部分段落利用自然山险、河险等天然屏障。沿线烽火台一般修筑在山峰的至高点,形制基本一致,均为圆丘形,多土石混筑,有的外围设有壕沟。全长114千米,段落57段,烽火台86座,关堡5处,铺舍3处。
结论:属长城资源文化遗产
经对老边岗土长城遗迹调查,查清了老边岗土长城在吉林省西部的起点、走向、经由和保存现状,分布区域人口密度较大。经对老边岗边壕剖面观察,得知老边岗的构筑方法是从西侧挖壕取土,在东侧夯土筑墙,构成壕墙为一体。根据古代文献及采集遗物分析推断,老边岗土长城,是一条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东部人群防御西部人群而构筑的古代线形防御工程。2011年经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论证后,确认老边岗土长城与通化地区的汉长城、延边长城属于长城资源文化遗产。
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翟利国表示,为统筹我省长城保护工作,决定编制我省境内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按照《长城保护条例》要求,将长城遗产纳入法律保护范围。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有计划地对调查中发现重大险情的长城段落开展抢救性保护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