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两封信件背后的感人故事

(2012-05-05 16:18:57)
标签:

转载

 

               两封信件背后的感人故事
                          ——少帅身边忠义双全的卫队长姜化南


    梨树县档案馆保存的民国档案中,有二封泛黄的信件,那是八十六年前少帅张学良、六军团参谋长(陆军少将)王之佑分别写给梨树县公署藏伯彭县长的,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在那里沉淀着官兵的生死之情,更演绎着超越血缘亲情的人间传奇。
    张学良一生不知历经了多少次危难,但最惊心动魄的是1926年9月10日,在张家口缴械整编叛乱之军时,是卫队长姜化南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张学良的安全。张学良为了感谢卫队长姜化南的救命之恩,在姜化南故里梨树县办理购置房宅及土地,为姜化南修建墓园,以厚葬这位忠义双全的卫队长。
    张学良写给梨树县长藏伯彭的手谕全文:“伯彭县长阁下久跂:鸿仪无任钦达此侯政棋歹益为颂为慰启者本部故姜队长化南英年惨死良深悼惜寡妻矢节殊堪钦佩此拟在其故里梨树县购地(五亩至十亩)筑祠用妥英灵之位并便柏舟之守除特派副官前往办理外当希鼎力相助  玉成义举不胜感盼之至专鸿并颂秋祺  张学良(手印)韩麟春(手印)启”。


    一、姜化南其人
    姜化南,字志辕,吉林省梨树县人。1901年生于十家堡榆树沟村一个不足十户人家的小山庄,从小家境贫寒孤苦,其父姜连科早逝,母亲籍桂联养育了三男一女。大哥姜化周是农民,因患病早逝;二哥姜化齐是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东北军少校营长,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阵亡,母亲与寡嫂生活在一起。姜化南在家排行老三,幼年就读于梨树县高等小学,中学时考入沈阳读书,毕业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七期毕业生,三年毕业回到东北,在奉军郭松龄部下开始了他短暂的军旅生涯。
    姜化南首先得到了郭松龄的器重和信任,他相随于郭军长,忠勇诚信,有智慧,有才能,曾任参谋之职。不久,被郭松龄引荐给张学良,并领着姜化南到元帅府面见,少帅当即将其留在身边,此后姜化南经常和少帅在一起生活与工作。张学良经过考察确认姜可以信赖,日亲日近,其职务不断提升,历任东北军排长、连长、参谋、副官、营长等职。
    1925年11月郭松龄倒戈反奉叛乱发生后,姜化南义愤填膺。因平时张学良、郭松龄二人之间关系很深,称兄道弟,特别是张对郭很器重,竟想不到郭能够叛变。姜化南对郭松龄的叛逆行为万分气愤,当叛乱事件平定后,张学良鉴于姜化南忠心耿耿,因此授予勋章并提升为第三、四方面军团上校副官处处长兼卫队队长之职,此后更加信任。


    二、为少帅献身
  1926年初,骑兵旅长王永清洗劫葛根庙夺抢了古庙里的几尊金佛像,还当场杀死好多老和尚,制造了震惊国内的血案。张作霖闻讯大怒,令张学良火速从天津前往张家口,对这伙叛乱之军进行缴械整编。
    王永清是土匪出身,早年在吉林梨树一带活动。民国九年他被张作霖收编,成了第二十七师马队三营的营长。后来王永清又投奔了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并得到了吴的青睐,从一个营长提升为旅长。1925年冬天郭松龄率部在河北滦州起义,王永清随吴俊升的骑兵从黑龙江奉命奔袭进剿,在辽中县老达房的一家农民菜窖里,生擒郭松龄、韩淑秀夫妇。在剿杀郭松龄大获全胜以后,王永清的骑兵旅恃胜而骄,就在该部被留在张家口驻防期间,王永清率领他手下的一群乌合之众,到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
    1926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初四),张学良按照父亲的指令,坐专车在夜幕笼罩下到达了张家口,透过车窗向外张望发现事态远比来前估计得严重得多。作为缴械部队的指挥官,张学良必须义无反顾地出现在这群时刻都可能发生暴乱的叛军们面前,因为只有他的出现,才可能震服那些口服心不服的骑兵。
    张学良握紧腰间的佩剑,准备走出专列,对那些集聚在昏黑夜幕下的骑兵们训话的时,忽然,他身旁走出一位彪悍的身影,并高喊:“军团长,有危险!”。此人正是他的卫队长姜化南,当姜化南发现外面的情势非常危险,随时有可能发生枪战,他急忙冲到张学良的身旁,神态坚决地说:“你不能在这时候出去!”
    姜化南和几个侍卫都站了出来,俨然在张学良的面前组成了一道人墙。张学良知道姜化南是为他的安全担心,望着车外那随时可能发生冲突的紧张事态,他哪能听得姜化南的劝阻,说:“不行,现在到了我必须出去的时候了。你们想一想,我是奉命前来缴械的司令官,如果我不出去,王永清的部队能投降缴械吗?
    姜化南镇静地说:“军团长不必多虑,虽然王永清见过您,可是现在天色已黑,王永清又隐藏在那些叛军的背后,再加上我的衣服和您几乎一模一样,他们又怎么会分辨清楚呢?军团长,不要再争了,就让我去吧,”张学良还想上前再加劝阻,可是姜化南心意已决,他凛然地向张学良敬个军礼,转身就大步走出了车厢。
    车外一片漆黑,姜化南身披着一件墨绿色的斗篷,头上戴着一顶大沿帽。谁知刚走下车梯,预先埋伏好的狙击手以为他是张学良,便开枪击中了姜化南太阳穴和胸口上。他一个踉跄,就扑倒在血泊中,顿时全场大乱。
    此时的张学良跳出车,指挥早已在车上架起的数挺机枪,在几挺机枪的狂射之下,叛军群里人声惨叫,尸体横陈,没有死的叛军们一个个跪倒在地上,高举着双手,连呼饶命。张学良喝令机枪停止扫射,马上冲上前去,将躺倒在血泊中的姜化南一把抱起来,连叫:“化南,化南!”可是,姜化南为了保护他,已身中数弹而亡,时仅26岁。
    张家口血战平叛以后,张学良下令将叛军旅长王永清逮捕收监。同时对那些没有参与袭击专列的骑兵们,进行了缴械和遣散。几个月后,王永清出狱,削职为民,他回到了梨树县城定居。“九•一八”日本人占领东北,他又成了汉奸。


    三、少帅安抚厚葬
    姜化南之死是“替少帅而死”,死得非同寻常。张家父子颇为重视,将姜化南的尸体从张家口运往沈阳,暂且停厝在城外慈云寺的内殿里。把姜化南夫人及两个寡嫂接来,少帅夫人于凤至亲到灵前致哀,并对家人进行慰问。
    为了表彰忠烈,少帅张学良亲自为姜化南安排两件后事,而这两件事都是经当时的梨树县知事藏伯彭一手办理的。

    第一件事是为遗孀购房宅,张学良指令第六方面军军团司令部参谋长陆军少将王之佑办理,王派亲信带书信来梨树县与县长藏伯彭一同协商,于1927年3月9日将高润亭建在梨树城西28间高宅大院以奉票4500元的价格买下,立契约移交给姜化南的遗孀籍桂联。第二件事是置土地筑陵墓,张学良和副军长韩麟春联名写信给梨树县长藏伯彭,并派专人前往安排,以奉票3500元的价格将城东门里一家姓秦的八亩三分地买下,由于当时正是秋收季节,建筑陵墓需要大批量木匠和材料,却一时难以办妥,便于第二年春暖后动工。
    1927年4月将姜化南灵柩运回梨树镇西街新宅停灵(今梨树县公路段处)。9月墓地建成,碑亭为六角形,内树一碑,正面刻“姜化南之墓”,背面刻张学良亲撰碑文。“券坟”为乳白色,直径六米,高一丈,砖石结构,祠堂呈庙形,内有化齐、化南画像,亭柱上有木式对联一副,联文:“肯使松花淘壮士,祇令梨树识将军”。围壁上书有哀悼姜化南的联、诗词。祠前额上有匾一块,上书“双忠祠”红色大字。墓地内植有许多杨、柳、槐树和一些花果树,颇具古朴园林式风格。
    当时的一些奉军政要和地方公署官员都以不同方式追念姜化南,如张作相、吴俊升、杨宇霆、马龙潭、鲍文樾、王之佑都送了横匾。亭框上竖匾六块为少帅、韩麟春(当时为梨树县长)等所送。张学良特派两名校级军官主持安葬仪式,派千余名官兵来参加葬礼,梨树县聚众万余人排成一字长龙,从西街停灵处一直到东街墓地进行吊唁,其情其景感人至深,无不为姜氏的大义之举所感动。
    姜化南,梨树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汉子,生逢乱世,参加奉军后,他用义勇普写了短暂的人生壮歌,昭显了中华民族骨子里特有的献身精神和人格魅力。  学良将军精彩视频

 

 

 

        两封信件背后的感人故事  
                少帅张学良与副军长韩麟春联名写信给梨树县长藏伯彭的信


 

     两封信件背后的感人故事           两封信件背后的感人故事           两封信件背后的感人故事
                                               信封与名片



                           两封信件背后的感人故事  
                                      梨树县长藏伯彭的回信

 

                                

      两封信件背后的感人故事 <wbr><wbr> <wbr><wbr>可以发表
姜化南之墓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