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华经》中记载,观世音无量渡劫前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弘愿,大发慈悲之心,断绝众生之苦,普渡众生常住安乐。因此,宝藏如来给他起名为观世音。《华严经》里写道:“勇猛丈夫观世音”。我们俗称他为观音。
观音大约在三国时期传入我国,现在我们看到庙里所供奉的观音菩萨,多为女相。不过在那个时候,观音还是个威武的男子。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期的塑像,观音皆作男身,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唐朝以前的观音大都属于男相,印度的观音菩萨也是如此。
佛教经典记载观音大士,周游法界,常以种种善巧和方便度化众生,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化现之而为说法,即是三十二应,其女性形象可能由此而来。
在佛教众多的菩萨塑像中,观菩萨像的形象最为复杂,大概跟观音有各种化身的说法有关。当他作为“西方三尊”之一,与大势菩萨一起随侍如来身边时,这时的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冠上有化阿弥陀佛像,其它形相及衣物装饰则与别的菩萨像没有显著差别。
北宋时期,又流传新的关于观音身世的故事。有位妙庄王,生有3女,名妙因、妙缘、妙善。三女都到出嫁的年龄。长女、二女都高高兴兴嫁人。唯有三女儿妙善死也不肯出嫁,执意出家为尼。庄王大怒,将她赶出王宫。妙善到深山修行,成为香山仙长。后来庄王身患重病,危在旦夕,需要亲人的一只手、一只眼来作药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牺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献出自己的手和眼,救了父亲性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动,便赏她一千只手,一千只眼,使之成为千手观音。
这个故事揉进儒家的"孝"道和道家的神仙(妙善修行为"仙长"),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产物。
直到现在大部分的观音像都是女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