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文明是一把双刃剑

(2016-11-02 00:18:39)
标签:

时评

文化

现代化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便利,增加人们的福利,尤其在东南沿海城市,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深,无论怎样形容都不为过。
在农村,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没跟上科学技术进步的脚步,在适应现代化的过程中,难免进退两难。在村里,我们看到现代化对他们的有很多负面影响,小小一个村子,就尝遍现代化的很多苦果。
(1)遍地垃圾难处理。随着大量的塑料产品、玻璃产品出现,以往那种自然循环的生活垃圾方式,已经难以奏效。在循环过程中,出现很多无法消解的多余之物。如大量洗洁剂、洗衣粉等,废水直接排入自然环境,各种农药瓶、酒瓶、饮料瓶,连同其它一些无法自然分解的东西,都扔到自然环境中,在家家户户的周围不远处,都有相对集中丢弃这些东西的地方。可在山区,地势有高低,这个丢弃地可能就是其他人家的水源地,影响之大,显而易见。
其它垃圾也开始集中出现,比如随着养殖业的扩大,甚至个别的规模化,产生大量的动物排泄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向自然,严重污染周边地区的水源。村子里的一个养殖户,就已经污染地势偏低的旁边一个村落的水源,为此官司连连,上下不得安宁。
(2)交通事故频发。因为是山区的村子,地势坡度大,而马路又是村民自己设计,自己动手修建的简易马路,路面差,弯度急,加上在农村跑的大都是三轮摩托车,经过随意的改装,既当货车,又当客车,驾驶者又无资格限定,谁高兴都可以买一个上路跑。
在这么一个小小的村子里,五年之内,发生交通事故无数,其中就有三起严重事故,一起是一村民乘车到镇上,半路翻车,当场身亡;一起是一村民开车去卖茶叶,翻车,当场车毁人亡;一起是一家三口开车上路,车子冲下悬崖,刚结婚的儿子当场死了,媳妇重伤,腹中快临产的婴儿流产,虽然医治过来,但彻底丧失劳动能力。过去的肩挑背扛,固然难以适应生产需要,可机械给人带来方便时,附加这样高风险让农民自己承担,对人的伤害很大。
(3)打工者的精神健康有问题。小小的村子里,有三名外出打工的妇女出现严重的精神疾病,而未出去之前都是极为健康。因为精神出现问题,长期需要医院治疗,还需要有人伺候,打工不仅没赚到钱,还因此致贫。
从一个宁静而与世无争的环境中,突然置身于一个变幻莫测、不讲人情、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自然有些人不适应,他们的喜怒哀乐又有谁关心?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看到农民工一天工作12小时,住宿条件十分恶劣,社会交往基本没有,夫妻异地,亲子远隔,如此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怎能保证人的精神健康?而他们从中得到的,居然只是精神疾病和贫困,甚至连村子里的人仅仅将她们视为疯子,不大值得同情。
城里人在享受轻车广厦时,可能也不会想到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为城市建设作出巨大的牺牲,却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事实上她们也只能“归来泪满巾”。
(4)商业化、货币化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过去的换工互助已成为直接支付工资的雇佣,按天收费,一点都不含糊;过去走亲访友,带点礼品,或者自己亲手所做,或者到商店精心挑选,现在一律给钞票已成为一种人情,过去轻松的亲朋聚会少了,反成一种负担,各自要在心里记住欠谁多少,或者谁欠我多少;在土葬习俗未改的情况下,过去周围的人一齐到场,热热闹闹、轻轻松松组成抬柩队伍,现在总担心是否能够把个笨重的棺材抬上山,甚至职业化的抬柩人员已经出现,给钱办事,买卖而已。当一切都货币化,也就失去往昔的人情与社区认同。
(5)传统手艺的消失。农村在过去应付物质匮乏的过程中,积累很多技艺,这些技艺既是对物质的极大节约,又塑造大量生活中的艺术品。在工业产品充斥的时代,这些都将濒临消失或不复存在。
过去精巧的竹篾器具,古朴实用的石磨、不用任何铁钉胶水的桌椅,别致的蓑衣、斗笠等等,都渐渐被一些县城周围的农庄搜集,拿去展览给食客们看一看。取而代之的一律都是粗糙无法自然化解的铁质、塑料制品,甚至很多家庭的餐桌,直接以一块大地砖作为桌面,因其光滑易擦。
过去红白喜事,都有村中的大厨掌勺,带领一帮人整治出一桌桌美味的饭菜,虽然都是本地常用食材,却色香味俱全,规规整整十六碗摆放方式,现在却都消失,美其名曰学城里,圆桌、浅碟加酒精炉,菜品更加微不足道。
曾经被托尼称之为中国宝贵财富的民间手工艺,似乎已走到尽头,以粗俗代替精致,到底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我们一再批判西方文化霸权,叫嚣抵制西方文化入侵,却忘了最基层的传统文化正在自我毁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