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培珽:《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2010-10-08 08:38:02)
标签:
故事汪培珽英文耳朵等英文能力育儿 |
分类: 阅读笔记 |
“It’s spoiling
hot out
there.”酷热的暑假,几乎整天开着冷气,刚好请小三的女儿帮忙去没有冷气的后阳台拿衣服,这是她钻回冷气房的第一句话。
「什么?妳说什么……spoil—ing?」学了三十年英文的我,惊讶得不知如何是好。「妳—妳—妳怎么会用这个字?」热就热嘛,妈妈顶多只会加"very"来形容"非常"热,压根儿没想到还有别的字可以用。
女儿回道:“Junie B.
Jones"上面就有啊!“一副”妈妈,妳的英文要好好加油啊“的偷笑模样。这是一本英语系国家约为小学中年级程度的系列章节故事书。
仔细一想,“spoil”这个字根本就是课本教过、字典查过、联考考过的东西嘛!再怎么说,我也到美国念了硕士回来,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但是,今天如果不是孩子给妈妈上了这一课,可能我活到八十岁,都不会将这个字用在日常生活上。
因为妈妈那一代受的英文教育,英文是学来考试的,不是学来讲话的。
说到对孩子的教养,妈妈没钱没闲没知识,不要紧,重点在—有心。只要有心,对孩子的教育就可以聚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有心,就能细心观察、因材施教。一个孩子的养成,是慢慢累积起来的,无论在哪一方面,包括好的、坏的。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就是一个不能“一蹴可及”的故事。
以我们五、六十年次这一代父母所受的英文教育来说,学了十几年的英文,却根本不能、或是不敢开口的比比皆是。该惭愧吗?我甚至没有责怪自己不努力、不用功。以我们每个人花的时间和力气来计算,如果能配合更好的英文启蒙教育,早就不用“老大徒伤悲”了。
“好的英文启蒙教育在哪里?”不想让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又不能等待大环境的教育政策改变,我必须—先下手为强。
于是,我和孩子的英文故事书之旅就此开启,至今十年。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这本书,其实是《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的续集。当然,它们是可以被独立阅读的两本书,不过它们谈的也都是同一件事—故事书,只是主角从中文故事书换成了英文故事书而已。然而,《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呈现的是我所有教育理念的主轴—阅读和爱,也就是强调"理念"和"热情";而续集《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则是着重于"方法""原则"的阐释。
当然,光有方法而没有理念和热情,事情是很难持之以恒的;而持之以恒又是聚沙成塔的基本马步,马步不蹲好,怎么能期待打出好拳呢?所以,正在看这本书的爸爸妈妈们,如果还没有看过《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建议你们可以从基本做起,先回头看看这本书,培植起自己的理念与热情,这样一来,相信你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更多体会与想法。
英文不是才艺,它与音乐、绘画完全不同,甚至与美育没有多大关连。英文只是语言、只是工具,与世界接轨的语言工具。所以,应该倾其一生来学英文吗?英文,这个人生所需众多工具中的一项,到底应该让孩子花多少童年时光在上面呢?
这是我们这一代父母,应该细细思考的问题。
教育是急不得的,我坚持用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力气的方法—念故事书,去“等”出孩子的英文能力。
“当自己已经很疲倦时,要如何鼓励自己加油,继续念故事书陪孩子?”这是一位认真妈妈的问题,看得我心惊胆战。想必,她一定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念故事书给孩子听,绝不是轻松、不花力气的事,尤其是光念中文故事还不够,竟然连英文的也要念,真是累死妈妈不偿命吗?
妈妈需要的不是“加油”,而是“休息”;我要给妈妈的是“幸福”,而不是“罪恶感”。成就孩子不是父母唯一的工作。没有目的的,就是爱着他,捏捏他的小脚、亲亲他的小手、念念他喜欢的故事,就是最美的人生。当父母的心态轻松了,不再只是挂记着孩子的竞争力、学习力,而是尽情地优游在这个和孩子心灵相系、情感相通的美好时空里,爱孩子也爱自己的幸福感觉,就会在不预期的角落等着你。
“以后每个星期六和星期日,可不可以帮孩子念一本故事书?”事隔五、六年,我又对孩子的爸爸提出这样的建议。
孩子还小时,每当妈妈忙不过来或是想喘口气,爸爸就只好赶鸭子上架帮孩子念故事书,但常常一念起来,又开始乱编故事、胡说一通,惹来孩子抗议:“爸爸念得不好听!”结果一阵嬉戏打闹之后,爸爸才又恢复正常的语调念故事。别看孩子似乎不习惯爸爸不按牌理出牌的念故事法,可是,他们到底爱不爱听爸爸念故事呢?
爱啊!当然爱!而且,这会是孩子对爸爸的爱和温暖,一辈子最深刻的记忆之一;也会是有一天当孩子走出父母羽翼、面对人生起伏时,很关键的情感支持力量。
“好!”爸爸一口答应。虽然孩子已不再那么幼小,他的事业也更重更忙了,但他或许已经发现:孩子的童年,也就是父母最幸福的时光,稍纵既逝,再不把握,只是自己人生的损失。
妈妈为什么要请已经辛苦赚钱养家的爸爸,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呢?不是因为她累了,而是因为—妈妈爱爸爸,不希望看到爸爸只忙着赚钱养家活口,当个摇钱树过一生。那种陪伴孩子成长的宁静、单纯的幸福感觉,人生怎能错过!事实上,养育和教育孩子的工作量并不轻,真的需要父母两人,一起同心协力才能成功。
希望天底下有愈来愈多的爸爸,也愿意花时间念故事书给孩子听,不论是中文故事书、还是英文故事书。
“妈妈,不是『spoiling』,是『boiling』哪,就是『煮开水』那个字哪!”正在写这篇序文时,稿子散落一地,无意间女儿主动拿起来帮我「校对」,竟冒出了这样一句。顿时,我五雷轰顶,好似国中时猛背英文时态、文法的情景,又穿越时空来到眼前。印象中,好像只要是英文老师特别强调、要我们不能搞混的英文用法,我到现在还是从没弄懂过,总觉得不强调还好,愈强调好像就愈容易搞混。
“真的假的?好险哦。”我发自内心感激孩子。如果等书印好,都到了书店才被发现,真是会让妈妈伤脑筋一辈子。
原来—孩子是生来帮忙父母长大的。
作者简介:汪培珽
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在投入银行职场工作九年后,决定成为全职妈妈。在用心陪伴一对儿女成长的过程中,看到孩子满足喜乐、热中学习、与人为善的表现,深觉在亲职教育上“用对方法”的重要性;于是将亲身的教养经验整理研究,自创“爱孩子也爱自己的7堂课”教养理论,在幼稚园、小学、基金会、图书馆和成长团体间积极推广,开办课程、举行演讲并接受谘询。
强调“父母的1堂课,胜过孩子的100堂才艺课”,汪培珽希望提供另一种务实新颖的教养态度与方向,帮助父母深切体会到教养孩子的喜悦与感动。而「阅读」是一切教育学习的基础;「爱」则是亲子间最珍贵的资产,汪培珽相信,“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同时涵盖了这两样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因此希望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不要错过这个与孩子亲密互动、贴心交流的宝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