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年级音乐乐谱识读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2013-12-26 13:18:00)
标签:
教育 |
农村小学低年级音乐乐谱识读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立项号 |
XKT2013395 |
课题名称 |
农村小学低年级音乐乐谱识读教学的研究 |
负责人 |
邓世静 |
负责人 所在单位 |
安康市石泉县曾溪镇中心小学 |
课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领域包含了“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四项内容。“识读乐谱”作为一项具有辅助性质的、为表现音乐服务的内容融会在“表现”领域中,十分有益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乐谱。 二、课题研究背景: 农村小学因受到各种条件的约束限制,小学低年级的识谱教学的认识,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几乎是空白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并没有这方面知识的认知,以至于到了高年级一句需要使用填鸭式的音乐教学方法,教师机械的去教,学生机械的去学,没有培养到学生的自学能力,音乐教学也只停留在教唱方面,忽视了识读乐谱的部分,学生周围的学习生活环境接受专业音乐教学较少,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学生识谱能力低下, 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开展识谱能力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低年级打好基础高年级识谱就不再困难。为进一步开展农村小学低年级音乐识读乐谱教学,特此开展此课题研究,更好的为音乐课堂教学服务。 三、课题名称的界定 研究的范围: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研究的科目:音乐。研究的内容:乐谱识读教学。 四、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自课题开题以来, 1、调查分析,保证课题的有效开展 在研究初期为了了解学生的识谱现状,更好地进行研究,我们课题组老师对曾溪镇中心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共40名学生进行识谱教学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详见调查报告。 针对学生的识谱现状,课题组也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的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进过分析我们发现识谱教学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是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第二是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当然,这是我们对视唱过程的心理分析,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不能分开的过程。 上述三个方面当中,动作反应(第三个过程)的前提是听觉印象(第二个过程)是否已经熟练地建立起来,如果已经建立了“听觉的快速反应”,那么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动作反应也是并不很困难的,那是属于对发声等器官的控制问题。 上述三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对小学生来说最难以掌握的是熟练的“听觉反应”,因为,首先它要求音高的高度准确性,否则就“走调”了,再则,音准观念的获得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而我们要研究识读乐谱教学中最重要的观点是“识谱只有为唱服务、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服务才是有效的”。所以我们决定从加强学生以下几个能力入手进行研究: (1)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感是音乐美感最重要的来源,也是音乐的生命,从低年级教学开始进行节奏练习,通过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发展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记忆。 (2)听觉能力的培养。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在教学中,强调听的作用,重视听的培养。 (3)准确歌唱能力的培养。 在音乐教学、学生的音乐实践中,认识音的唱名并不难,难在准确歌唱。所以我们应该始终把培养准确歌唱放在识谱歌唱中更重要的位置上。我们的识谱教学也始终是为更好歌唱服务的。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课题研究的首要因素是人,是实验的管理者和实践者。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理念、科研理论、教学理论及纲领性文件、法规做导向、做支撑。在准备阶段我们课题组紧抓学习不松手,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结合、讨论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了《中小学音乐教学新策略》、《教学的艺术》、《关注音乐实践》等音乐教育教学专著。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潜心研究,自觉反思,主动交流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并且搜集了网络上的大量资料和信息,来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更好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深化课题思想与认识,促进课题研究有序开展。 3、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为实践服务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渠道,我们只有不断地尝试有效性的音乐识谱教学策略,才使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了分期研究目标和研究的重点,确定两周一节的教学课进行研究。为了使音乐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题异构等研究的策略。 五、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细化课题,从小处着手,扎实课题研究,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研讨,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 2、课题组成员完成了问卷调查、调查报告和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3、编写凸显课题研究的教案设计,案例分析等,为日后课题的顺利结题积累了一定的资料。 4、2013年10月,课题组组长参加片区赛教和县级赛教,教学设计凸显了识读乐谱的相关内容。 5、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进一步的促进,教学理念不断地深化。教学方法得到了改变。 6、学生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更多孩子希望通过游戏来学习乐谱,而不再喜欢教师教唱学生学唱的初级阶段。 7、学生已经牢记住音符的唱名,乐于表现自我。 |
||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
1、存在的问题: ⑴教学内容多,但不是每一课都需要学生进行识谱,课时少,由于低年级学生遗忘快,研究过程较长,取得的成效也较低。 ⑵由于课题组成员老师本学期没有带音乐课教学,主要是负责语数教学还兼任其他工作,课题组成员之间研讨的次数还不够。 ⑶案例的积累也还不足,理论的收集与整合还要进一步加强。 2、对策: ⑴在后面的教学中要继续将研究目标细化,根据研究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研究。 ⑵下个阶段要灵活地处理好兼职工作与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使课题开展更有序;还要更好地解决课题与课情之间的矛盾,让课题充分体现实效性。 ⑶继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课例、理论等,收集识读乐谱教学的活动案例、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积极撰写研究论文等。 |
||
能否按期结题 |
能按期结题 |
||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