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因材施教,善启心灵。 (学生个别化教育案例)
(2017-07-02 12:49:21)
标签:
教育 |
分类: 英语论文 |
因材施教,善启心灵。
——学生个别化教育案例
本学期的学生个别化教育我想写五(2)班的汪新晨同学。他一名住校生,据说从学前班在美舍上学开始就开始住校了,父母的关注自然不是很够的,但他的自理能力和动手强。他的性格比较急躁,有时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较差。对他印象很深主要是因为我和他的关系曾经陷入过紧张的气氛,他公然向我挑衅,有一段时间我觉得他就是我教学中的槛,甚至不知道怎么教他,想过如果不教他该多好。
沉下心来思考,我发现对他的教育不能硬碰硬,最重要的是打开他的心。
1、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2、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都非常的要面子,你要是太严厉的批评他,效果反而不大。因此,我觉得,我作为一名女性教师,我要做他们的“知心姐姐”。就如我对待汪新晨那样,当他做错事时,很真诚的和他谈心,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家校合作
积极与孩子沟通,与孩子妈妈沟通。汪新晨虽然学习习惯不好,性格暴躁,但是很懂道理。妈妈很关注他的学习,在家里学习遇到了问题他会在微信里问我,这是个很好的现象。
4、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像对待汪新晨这样比较有个性的学生的时候,我就要采取潜移默化式的,要让他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他自觉地按照我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首先降低对他的要求,别人读书的时候他不读,我不会去批评他,只是做适当的提醒,点到为止。其次,抓住机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增强他的自信心。再次,给他找了个学习中的小师傅,在我没有空的时候去帮助他。记单词也由原来的课后全部单词缩减到常用的几十个单词。一对一的给他讲解英语试题,经常鼓励他,给他点高帽子戴,对于汪新晨来说有很明显的帮助。
四、效果:
通过我、小师傅,新晨妈妈的共同努力,新晨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上课能相对原来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他的考试成绩渐渐上升到90分,上学期末达到98分,他还兴奋的特意打电话向我报喜。这次期中考试还得了100分。但是这次期末考试只得了89.5分,说明他的基础知识还不扎实,有了心态上的提高,基础知识的欠缺还需要慢慢补起来。
五、结论:
面对汪新晨的改变,更让我感悟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转化后进生需要我们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多的真诚和宽容,对待后进生要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我们还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耐心地等待他带给你惊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