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法国,瑞士—从勃朗峰到日内瓦

标签:
旅游法国瑞士勃朗峰安纳西 |
分类: 旅游 |

10.5
到达霞慕尼
(Chamonix)入住预定的公寓。这是一个不大的房间,睡觉的时候要把床翻下来,不过很温馨,挂了不少主人的画,号称“艺术工作室”(Art
Studio)。对面就是Arve河和海拔2525米的Le Brévent山,景色优美。
住处不远就是上南针峰(L’Aiguille du Midi)看勃朗峰(Mont
Blanc)的缆车站。晚饭后,到那里看了一下,面对坡度极大、几乎是垂直的缆车道,领导恐高,又有高反,想打退堂鼓。我一再说服,她终于改变想法。
晚上还是阴天,不过天气预报明天是晴天!祈祷!

在缆车的第一站看到的风景
10.6
1924年,霞慕尼举办了第一届冬季奥运会。现在,霞慕尼已是阿尔卑斯山脉最大的观光中心,每年吸引着数十万计的访客。其中有朝觐欧洲最高峰的观光客,也有挑战极限的高山滑雪和登山者,还有来这里仰望群峰,沉思冥想的静修之士。山,就是霞慕尼的灵魂和魅力。
一大早,出门赶第一班缆车上南针峰,缆车从海拔1030米上升到3842米(中间换一次车),在二十分钟之内,爬高了2812米,这是世界上垂直爬升高度最高的缆车,也曾经保持了二十年世界最高缆车的记录。刚上去的时候,感觉头重脚轻,晕乎乎的,胸有点闷,坐着休息一会就好些了。
勃朗峰第一眼
刚出缆车时,看到勃朗峰,拍了一张照片。然后,经过游客中心,走到露天观景台,却发现勃朗峰已经完全消失在大雾之中。面对眼前白茫茫的一片,难道好人品都花光了?难道和欧洲之巅只有一面之缘?不甘心,退回游客中心,耐心等待,反正有时间,脑袋瓜又晕着,刚好休息一下。
大约过了半小时,雾终于渐渐消散,勃朗峰露出了真面目。站在观景平台上,冰雪覆盖的群山连绵起伏,而白色的勃朗峰犹如群山中的圣殿,引人瞩目。勃朗峰Mont
Blanc的意思,就是白色的山。勃朗峰是高加索山脉以西欧洲最高的山峰,法国登山向导Jacques
Belmat于1786年8月,首次登顶。
准确地说,亚欧分界线的高加索山脉上的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是地理意义上的欧洲最高峰。但西欧人对此总是含糊其辞,他们认为俄罗斯境内遥远的高加索山脉,并不属于真正的欧洲。

南针峰建有勃朗峰山区的世界级旅游设施,有着多层次、多角度的观景平台,同时还有室内的观景空间,以便游客在任何天气情况下,均可全方位观赏勃朗峰及其他山峰的壮美景色。当时,我就不得不和领导说,如果你没上来,会后悔一辈子的。
这里还有个令人叫绝的“跨入万丈深渊(Le pas dans le vide)”
观景台,这一个由五面透明玻璃镶成的玻璃盒子,置身其中,游客脚下就是1000米的深谷,绝对刺激震撼。游客们排队依次进入玻璃盒子,由工作人员拿游客的手机,帮游客照相。实际上我们没有机会观景的。
另外,有一个为登山爱好者开的冰洞出口,攀岩者在这里穿戴上各种装备,开始冒险的旅程。


下午天阴了下来,我们到霞慕尼镇上走了一圈,这是一个神话般的城市,它将天与地、山谷与群峰联成一体。
山上可见滑雪道
晚上开始下雨,看来我们的人品用的恰到好处。
10.7
早上,看到对面山头有了红光,山腰白雾缭绕,仙气十足,我就在阳台上拍片。


吃完早餐,领导提出要去山里转转。我们挑了一个最短最容易的步道,去看Bossons冰川。
我们爬到了第一个观景平台,哪有冰川的影子?不甘心,继续往上爬,走完了第二个中等距离的步道,看到了半截冰川,但是离得比较远。接着爬,最后冰川终于完整地呈现在眼前……

计划的步道来回只要35分钟,因为冰川节节退缩,我们不得不多花了两个多小时,一共爬高71层楼。
前几天看到文章说欧洲最高峰冰川下滑,即将崩塌。昨天在海拔3842米的南针峰看勃朗峰,完全被冰封雪裹,觉得是危言耸听。今天,我们亲眼目睹了气候变暖,导致的高山冰川的融化和消退了。

步道下来,旁边就是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勃朗峰隧道,也叫白山隧道,是连接法国和意大利的公路隧道,全长11.6公里,从南针峰的下面通过。如果开盘山公路需要7个小时,走隧道缩短到只要15分钟,把巴黎和罗马的距离缩短了220公里,是连接南北欧洲重要的通道,单程收费50多欧元。
这条花费四年时间在1962年开通的隧道,1999年,发生了一次重大火灾,造成38人死亡。不过,这次血的教训也为后来的隧道安全标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离开霞慕尼,前往安纳西(Annecy
),它被誉为“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的明珠”,也被称为“阿尔卑斯山的威尼斯”,提乌河及三条运河穿过老城区。我对这个城市的兴趣源自那张河中古堡的照片,这次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为了停车方便,没有住在老城,不过,也就多走15分钟路罢了。和往常一样,我们在傍晚时分来到老城,见到我向往的地方——岛宫(Le
Palais de I'lle)。
10.8
在网上看到一张圣伯纳德城堡的照片,查到拍摄地后,起个大早,开了20分钟到了山上。由于缺少低雾,气氛差了很多,不过还是挺美的风景。
接下来就开始游车河,在安纳西湖周围走了几个地方,找一个瀑布未果。这一带的阿尔卑斯山,已经不见高大险峻的山峰了。


中午来到阿尔贝维尔(Albertville),这是199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地。小城缺少人气,冷冷清清,奥运村的楼房上,还有花样滑冰的宣传画,估计当地人也不喜欢住这样的楼房,不知现在作何用。据说当年奥运会在当地比赛的项目是历届最少的,大部分项目都在周边城市举办,以便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
查看谷歌地图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小城尚贝里
(Chambery),也不是很远,就决定去一探究竟,结果是个意外的惊喜。这座低调的小城,竟然相当气派,还在历史上曾经名声大噪,是萨沃依公爵的府第所在地。
公爵城堡现在是政府的办公场所。这里的圣礼拜堂原本保存着传说中的耶稣裹尸布,后来被转送到意大利都灵。
四头大象的喷泉是尚贝里标志。生于本地的布涅瓦将军,他年轻时在印度发财,衣锦还乡后出资造福当地民众,大家为纪念他,建了这个印度风格的喷泉。

瑞士日内瓦是今天的打卡地,我们也将从那里飞离回家。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日内瓦机场,这个机场是瑞士和法国合用的,因为法国的另一个利昂大机场,在150公里以外。到机场还车,存好行李,买了一日公交卡,开始打卡游。
天开始下起了绵绵的秋雨,是为我们送行吗?这次的人品算是用到了极致。
日内瓦湖中的人工喷泉,是这座城市的象征。喷泉始建于1891年,高140米的巨大水柱直射天空,我们在风雨中领略了它的壮观。


湖滨的大花钟也是日内瓦的地标之一。
公园里有一个非常醒目的宗教改革纪念碑,石碑中间是瑞士宗教改革的领军人物:加尔文、法勒尔、贝茨、诺克斯。
有许多国际组织都设在安静的日内瓦,而不是喧闹的纽约曼哈顿,国际难民署是其中的一个,它负责协调各国处理难民事务,居大的一个办公楼,中午,许多工作人员在楼下超市的快餐厅吃饭。

国际红十字会就在联合国的对面,国际红十字会旗的图案与瑞士国旗一致,而颜色相反。据说,最早的民间性质的人道主义救助组织,就是在瑞士发祥的,使用了瑞士国旗,但是将颜色调换了。后来,就发展成了国际红十字会的标志。
红十字博物馆前的无脸雕像,象征着灵魂被折磨、肉体被摧残的受害者。
日内瓦断椅是一把12米高的巨大椅子
,与联合国万国宫比邻,1997年,瑞士著名雕塑家丹尼尔·伯塞特代表国际残联,为纪念“禁止地雷议定书”的正式生效而创作。

下午回到机场,两小时飞都柏林,我们有19个小时的转机时间,时隔一年半,又再次回到都柏林市中心,补打漏掉的卡,正宗的Temple Bar,上次居然几步之遥错过。天气转冷,酒吧街行人不多,没有四月份热闹。

下午回到机场,两小时飞都柏林,我们有19个小时的转机时间,时隔一年半,又再次回到都柏林市中心,补打漏掉的卡,正宗的Temple Bar,上次居然几步之遥错过。天气转冷,酒吧街行人不多,没有四月份热闹。

10.10 回家
早晨起来又到街上转了一圈,诗人王尔德的故居和雕像也是上次没有去的地方,这位帅哥46岁就英年早逝,不过真是风流倜傥,才华横溢。


躺着的诗人



美丽的少妇莫莉马隆(Molly Malone )身着17世纪服装,为生活所迫,白天卖鱼晚上卖身,最后不幸染病而亡。她的故事被编成民谣,一直在民间传唱。
前一篇:秋游瑞士—从马特洪峰到莱芒湖
后一篇:韩国首尔游(上):走在三八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