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逐梦南极---世界尽头,初闯西风带

标签:
南极乌斯怀亚阿根廷火地岛德雷克海峡 |
分类: 旅游 |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一直是我们向往的地方。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我们终于在十一月从多伦多踏上征程,经过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达乌斯怀亚(Ushuaia),开始我们的南极探险。
南极洲由南极大陆和周围岛屿组成,南极大陆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其95%以上的面积被巨厚的冰雪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在全球六块大陆中,南极大于澳洲,排名第五。
科普一下。南极幅合带(Antarctic
Convergence)是环绕南极一周的曲线,是寒冷的南极海和北侧较为温暖的亚南极海海水汇集的水团(Oceanic
Front),在气象学上则和南极锋 (Antarctic Polar Front, APF)
一致。海水温度越过南极锋,温度突然下降二到三度,海水中的盐分浓度也有差异。南极幅合带宽度约32~48公里,位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南纬48度到61度间。南极幅合带以南的地区,有其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这和地理上的南极圈不是一个概念,南极圈(Antarctic
Circle)是指南纬66°34′纬线圈。
南极半岛是南极大陆向南美大陆方向伸展的一个狭长的半岛,像伸出的一只长长的手臂,向我们召唤,它及其周围的岛屿,也是我们探险的目的地。
2013.11.18
今天上午,我们去了火地岛(Tierra del
Fuego)国家公园游览,那里的是纵贯美洲大陆的泛美公路(3号公路)的终点,离北美最北端的阿拉斯加有17848公里,可谓是世界南端陆地的尽头。
泛美公路的尽头,离北美最北端的阿拉斯加有17848公里
上船的港口在乌斯怀亚,这是地球最南端的阿根廷小镇,是火地岛省的首府,号称是“世界的尽头”,也是离南极最近的一个港口,三面雪山环抱,一面向着大海,城市依山面海而建,街边有许多在童话里才会出现的小木屋。从炎热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来到这里,清新寒冷的海风拂面,我们离南极更近了!

蓝调的晨景

卖旅游票的小亭子

海军军港

帝王蟹的餐馆



阿根廷人不忘国耻--他们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


牌子上写着:乌斯怀亚--世界的尽头

市政厅

中午,我们享用了这里特产的帝王蟹、鳕鱼和牛排。餐馆临街面海,皑皑雪山和无敌海景都吸引着我们的视线,而那艘停泊在港口的红船,让我们激动起来。

鳕鱼

牛排



下午四点,我们告别乌斯怀亚,登上红色的M /
S探险号船(M/S Expedition),
我们的梦想开始成真了!未来的十二天里,这里既是我们的家,也是我们的基地,它将带着我们撩开南极的神秘面纱,进入地球上最后的一片净土。
我们的船舱
救生艇演习之后,探险船已缓缓驶出乌斯怀亚海港,向东航行到比格尔海峡平静的水面,我们的南极之旅开始了!
在船上的休息厅,船上的酒店经理向大家介绍了探险号船的历史和设施。探险号船在利比里亚注册,船东是加拿大公司
G Adventures,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你都可能看到它的身影
。我们的探险队队长叫约翰,已经在这行干了二十四年,到南极已有一百五十次。他向我们介绍了其他探险队员们,并且解释了探险船和一般邮轮的区别,同时暗示即将驶入的德雷克海峡(Drake
assage),将是我们此次远征的第一次冒险。
德雷克海峡是去南极的必经之路,是世界最长、最深的海峡。由于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加之处于南半球高纬度的西风带上,因此风暴成为德雷克海峡的主宰。强力的西风和巨大的洋流,搅得这个海域常年惊涛骇浪,平均高度是7米,是全世界最危险的航道之一。约翰说他经历的最恐怖的一次有35米高的巨浪和每小时145海哩的狂风,“当时,我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他心有余悸的神情,吓到了我们。于是,临睡前,我们都乖乖地服了船上大夫给的抗晕船药,还在床边加了防滚垫,如临大敌。预防胜于治疗嘛。
这艘船最多能载134乘客,这趟旅行实际乘客是129名,乘客国籍最多的是澳大利亚,然后是英美。整船讲国语的只有我们和摄友三人,不过据酒吧的服务生说,上一期的船上有很多中国人,南极游现在国内很火。其实,那片纯白的世界,是很多人魂牵梦绕的。晚餐时,遇到一个来自澳洲的老太,她说本来有个女同伴,但最后女伴不能成行。她毅然决定当独行客,“我已经68岁了,如果这次不来,恐怕我这一辈子就到不了南极了。”她带了三件冬衣,摩拳擦掌地准备在南极露营,我只有佩服的份了。
2013.11.19
昨晚可怕的十米大浪的预言,并没有冲击到我们的睡眠。醒来时,船已行驶到一个相对平静和舒缓的海面。但是,在餐厅还是不得不迈着摇摆的S步取早餐。听说我们的船,已经赶在了气旋风暴之前,通过了那片海域,幸运躲过了一劫。
探险队员弗兰克是个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学家,出版过6本专著。我们每个人都发到了一本他的关于南极生物的书,图文并茂,相当实用。上午,他介绍了我们未来的第一个登陆点——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lands)的动物。驻船摄影师苏也开了个摄影讲座,介绍拍摄野生动物的技巧。
下午,探险队长约翰介绍上下冲锋舟的注意事项、安全规定,然后大家去挑选了自己合适的长统靴子和救生衣,加上昨天发的外套,我们已经在物质上万事具俱备,只等上岛了。
穿越德雷克海峡要走近千公里,至少要一天半。上不了岛,就在船甲板上打打鸟,那些追逐着船飞翔的各种信天翁、海燕,成了我们练手的目标。
晚上,是船长的欢迎酒会,船长至三副都是来自乌克兰,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
Black-browed Albatross
晚餐后,开始每晚放映一集英国BBC系列纪录片《冰冻星球》。这部耗资巨大、历时5年的纪录片,用镜头真实的展现了正在逐渐溶解的地球两极,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各种生物,各种自然的奇迹,令人震撼,叹为观止,也让我们更加期待我们的南极见闻。
另外还放映了罗素(Russell Crowe) 主演的海上冒险电影《怒海争锋》(Master and
Commander)。
2013.11.20
上午,人人都要学习南极公约。南极是地球上最大的原始地区,我们对那里要有一份敬畏感。游客被要求遵守不追逐、不接触、不投喂野生动物的指导原则,不得带走南极的石头,也不能在南极留下任何东西。每个人都必须保持与野生动物的距离,同时注意安全。
接着进行了生物安全检查,我们所有要带上岛的背包、服装和摄影器材都过了一遍吸尘器,以确保我们不会携带任何可能影响野生动物的健康或危害环境的异物、种子、细菌等踏足南极。
在午餐时间,我们开始感觉船摇晃得厉害,据说风速增强到了每小时40-50海里。虽然此时船已靠近南设得兰群岛,但却无法按约翰队长的计划登陆,我们只能透过浓雾和飘雪,远观岛上的景色,体会到一把可望不可及的滋味。
弗兰克开了一个非常详细和翔实的关于企鹅的讲座——“企鹅的力量”。随着下午时间的推移,天气条件却一直在恶化,上岸的机会越来越渺茫。原本晚上放映的纪录片《冰冻星球》第2部分,被拿来填充时间。然后,苏又举办了她的第二次摄影讲座。苏是英国人,在大学主修电机工程,后去斯坦福念MBA,曾任职英国皇家空军和加州硅谷公司的高管。因为兴趣,人到中年后,她辞职开始了职业旅行摄影师的生涯。
下午茶的水果和点心,也帮助打发着在船上等待的时间。
晚餐后,探险队员布鲁克召集报名露营的50人,开了一次会,介绍关于支帐篷和其他安全、卫生的注意事项。
其实从今天中午起,我们的船就一直在南设得兰群岛周围的海上漂泊,一方面伺机靠近,一方面躲避风暴。有了海图、雷达、气象卫星云图等先进的导航通讯技术、设备、仪器,现在的大海航行,其实安全是相当有保障的。
第一次看到的南极晚霞和陆地
前一篇:【加拿大】多伦多冰风暴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