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欧四国行摄游(4)--音乐之城维也纳

标签:
奥地利pannonhalma维也纳美景宫美泉宫 |
分类: 旅游 |
第十二天(五月二十日)
去奥地利的路上,到访帕农哈尔马(Pannonhalma)修道院。这是匈牙利最古老的一所修道院,坐落在圣马丁丘陵上,周围的自然环境优美宜人,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它建于996年,已经连续运作了1000多年,见证了基督教在东欧的历史。199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还有一所中学,接纳来自各国的学生学习宗教。修道士们酿制的葡萄酒,风味独特。据说前政权曾将此物业收为国有,大规模生产,导致质量下降,不得不停产。后来,又重新恢复原始的酿酒法。
根据我做的功课,进入奥地利后,也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地——新锡德尔湖与费尔特湖地区文化景观(Ferto/Neusiedlersee Cultural Landscape)。但是询问当地人,他们都对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一无所知。那闻所未闻的样子,让我开始怀疑起自己的信息来源了。还好有个骑车的老先生,拿来自己的地图,指着说,那里有一个国家公园,就是它了!这个湖区地广域大,其中葡萄园、小村落、商店、树林、湖泊融为一体,人们在这里生活、跑步、骑车、骑马、遛狗,自得其乐,虽无一个著名的地标,但据称这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难怪当地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下午到达维也纳,住在郊外维也纳森林旁的青年旅馆里,条件也不错,还管早饭。唯一奇怪的是房间里有浴室,还挺大,却没有厕所。难道洗澡比方便更重要?
今天又是假日(欧洲假期真多!),住处附近中餐馆又关门大吉。在匈牙利三天,都是西餐果腹,我发狠非中餐不吃,于是只好坐地铁进城,在老城旁边找到一家日中混合餐馆,炸虾乌冬面,外加饺子,吃得真舒服。非常理解出国带方便面、榨菜的同胞,人还就好这一口,几十年养成一个的中国胃,隔三差五地非中餐侍候不成。
饭后闲逛维也纳老城的步行街,这里确有皇家气派,街道宽阔,建筑华美,名牌店林立。
傍晚的英雄广场上,游客已散,这里是玩飞碟、滑板和滑轮的孩子们的天下,让这个古老的城市,活力充沛。
去查尔斯大教堂拍夜景,碰到一位伦敦来的摄友,闲聊起来这个景点。他已经是第三次来这里拍倒影了
第十三天(五月二十一日)
城市公园中的小施特劳斯纪念碑,是最吸引游客合影留念的地方。1921年,在为纪念碑揭幕时,维也纳交响乐团就在此演奏了“蓝色多瑙河”,这支曲子已经成为奥地利的非官方国歌。我们去得早,可以静静地聆听斯特劳斯的小提琴演奏,他身披晨光,风度翩翩。
因为买错了票,参观了属于国家图书馆的三个小博物馆,莎草纸(Papyrus)、地球仪和世界语,但长了新见识。
美景宫(Schloss
Belvedere)曾是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欧根亲王的宫殿,现在奥地利国家美术博物馆,是世界最重要的美术品收藏博物馆之一。美景宫上宫藏有现今最完整的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的作品,包括引人注目的《吻》。克里姆特是奥地利最富盛名的象征主义画家,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绘画,使作品中的绘画和工艺性达到了极点。
晚上,想拍美景宫和其他建筑夜景,但是下雨,无功而返。
吻
第十四天(五月二十二日)
上午去美泉宫(Schloss Schönbrunn),它坐落在维也纳西南部,是一座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茜茜公主的丈夫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出生在美泉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夏季也都在此度过,1916年更在此辞世。宫殿内,还到处可见中国古典艺术的痕迹,美泉宫内收藏的成对的中国瓷器数量,据统计,是除中国本土外最多的。
下午,漫步维也纳森林。小斯特劳斯的著名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让很多人(包括我)对这里产生了兴趣,其实维也纳森林更是维也纳的一个“绿色的肺”,对城市的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奥地利号称“森林王国”,森林覆盖了整个国土的44%。在这里到处能看到林海绿原。也许,是维也纳森林给了圆舞曲之王创作的灵感。
我的帽子在维也纳失而复得两次,好像这顶帽子真的很想留在这个美丽的地方。
明天将前往捷克的克鲁姆洛夫(CK,Cesky Kruml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