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看好杨怡芬/崔道怡

(2011-03-19 16:20:38)
分类: 方圆

长白岛很小,如杨怡芬所形容,“小到在地图上可以忽略成海洋中的一滴水”。而在她眼里,这一滴水,能折射整个世界和人生。她起步时以城市为背景,短篇小说《披肩》引人关注。随即转向海岛,短篇小说《含糊道》为人称道。八年后,中篇小说《追鱼》、《你怎么还不来找我》,接连使人刮目相看。生存环境虽不同,但主人公都是女性。在同辈同行中,杨怡芬以描绘海岛和女性的特色系列著称。在她笔下,女人无不禀赋温馨的母性,怀有真挚的爱情。

今年一月发于《人民文学》的《追鱼》,在我看来,可谓她的代表性篇章。民俗风情最浓郁,少女纯情最动人。渔家女小素爱上了高考落榜的知青刘小毛,未婚先孕。小毛要她跟随戏班子一起离开,小素不肯。为保住胎儿,她仓促嫁人,不料丈夫死在海上。守寡育儿大学毕业重回海岛开了诊所,小素一直没有再婚。也曾试过两个男人,“那事都做得让她味同嚼蜡”。她这把锁是小毛打开的,小毛把钥匙带走了。她的情是唯一的,她的性也是唯一的。

刘小毛后改名假装盛大的刘效懋,江湖上行走了二十五年。而今,率领自己的剧团和年轻的女友小茶回岛,来演一年一度的谢神戏《追鱼》。他自觉有良心,曾给儿子寄过学费,这一次又“滴血认亲”。此前,小素想象过许多重逢的镜头,没一个是眼前这样的:小毛和小茶,“像海里升上来的神仙眷侣”。“那天晚上,破天荒的,她的身体没有对小毛的欲望了。”小毛却通过儿子请小素晚上来看戏,也就是说他们的重逢,小素只能是台下的一名观众。

小素精心装扮自己,母子倆“抬头挺胸走向第一排正中”。小毛从后台出来,一眼就看到了她。装扮过的她使小毛惊诧:“世上还有这么个人”。小素“承受着小毛扫过来的眼波,敢和他直视”。但心里,“这些年火热的思念,一寸寸结冰,她只有挺直身子,不让冰封住自己的心”。小毛默背台词同时默想:“这世上和我最亲的,就是台下这对母子吗?”小茶在台上“也失了魂”,以致今年的《追鱼》没能演好。岛上观众议论纷纷,这一场戏演得不好。

有人说:“要是小素不来看戏就好了。”这说法遭到反击:“戏大呀还是人大?”反击者又叹气:“一年的等待被辜负了。”但毕竟“人大”,小素等待了二十五年!现实的“追鱼”,比神话沉重。人一生的三分之一岁月,小素就活在无奈无望的苦苦等待之中。这就是海岛女人的爱情:情里含着性,也非他莫属,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如此真挚执著的爱情,贯穿于杨怡芬的诸多作品,大都是少女爱上了成年人。这种真情,凝结为折磨终生的心灵秘密和隐痛。

今年五月问世于《十月》的《你怎么还不来找我》,则是女性之母爱的呼唤。长白岛小卖部主人的妹子云彩,两条腿很小就瘫痪了,却在进入青春期时幻想着要有自己的孩子。嫂子把这当笑话说给顾客,她也不恼。村中极有威望的七阿公,喝止住了听众的笑声:“一个女人想要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这老人劝导她:“得先出嫁,再生孩子。”云彩从妇女主任那里讨到一辆轮椅,能够坐着周游全岛了。可是,在这座小岛上,有哪个男人肯娶她呢?

哥哥想把她送给岛上最懒的赌徒阿虾,竟也遭到拒绝。其实,她心目中孩子的父亲,是对她亲切她也牵挂的小贩小六。然而,当云彩把自己粉嘟嘟的上半身暴露在小六的视线里,当她泪水盈盈告诉小六:“我只想要个孩子,我不会赖上你的。”没想到这孩子的幻象,却使小六顿时“僵住了”:“云彩,你让我想想,你让我再想想。”云彩大哭一场而后安静下来:“你走吧,我不怪你。”小六等着的就是这句话,他逃也似走掉了,他更看重的是实际。

“你怎么还不来找我”,这是一句诗,这是一句女性的诗。这部中篇的语言和结构,都回旋着哀怨的诗韵。诗是浪漫的,而有些男人却是很实际的。杨怡芬编织的几起师生恋,小女生对老师的一往痴迷,最后都是浪漫在实际面前碰了壁。所以,当十七年生日礼品花束中断,当自己凭本事赚得了大钱,她们就要报复,甚至不惜自残,让食言的负心人难堪。爱之深,恨之沉,这是一点也不含糊的。《含糊道》里林英,就是体现这种真情的女性精英。

真情有时也很理性,例如短篇《迷藏》中的“我”。为了能够当好“第三者”,这个“我”有“三窟”。对方出差,机缘巧合,“我”竟到那个人家里去做保姆,钻进了情人的被窝,把他身体的气味当作口香糖咀嚼。“我”甚至舍不得扔掉他嚼过的口香糖,这是何等微妙的细节。杨怡芬懂得细节的重要并且善于巧妙运用,她那些圆熟的艺术成果,大都是细节与诗韵的组合。该不会有人以为她是在纵容早恋或当“第三者”吧?设使这般指责,何必需要文学。

文学就是情学。情学无不隐秘。追根溯源,小说都在揭示人与人情感的隐秘。小说的故事离不开隐秘,故事的叙述奥妙在隐秘。杨怡芬懂得作家的使命是揭示真情的隐秘,懂得隐秘的技艺,她总是用氤氲悬疑的氛围笼罩住你,用山重水复的进程诱惑着你,看进去看下去,直到终结才让你出乎意料感慨惊奇。且看文化市场,不乏离奇故事,但是只有矫情。其所谓的隐秘,无非故弄玄虚。当此人际虚假肆意,若想了解真情的隐秘,杨怡芬的小说弥足珍惜。

只撷取真情和隐秘来概括我的读后感,难以总揽杨怡芬小说全局。她起笔便触及时代的课题。在那块《披肩》里,交织思想解放进程中年轻家庭难免遭遇的解体。在她的《棋牌室》,那位从法院退休却仍有权势的范律师,不仅左右赌局,而且统摄土地。中断生日礼花引来《财神到》,却触动那时期流行的环保风潮……杨怡芬笔下的真情隐秘,无不都铭刻着时代的印记。她以个体悲欢警示公众认知:人生需要把握时代的特点和本身的弱点,明确自己的位置。

“诗无达诂”,我的感受未必恰切杨怡芬小说多味而隽永的内涵,但有一点我自信准确:她在总体上展示了人性之美和生活之诗。2008年遴选她成为“21世纪文学之星”,我看好她的《披肩》。在为她所写的序言里,曾经表示:“我看到了她有美的心灵,她有把美的心灵传递给读者的能力。”如果套用这一篇序言题目,那么我今天的发言应该名叫“我为什么看好杨怡芬”。我看好她,看好她有真情,她会隐秘,我看好她的真情怡然,她的隐秘芬芳。

 

 

            -----杨怡芬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dd5b730100nkuh.html

 

                [相关阅读]海边的蒙娜丽莎

                      杨怡芬:有关小说的一次对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