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柯九思画竹不逊于郑板桥,为何不为人所知?这涉及中国书画界的潜规则

(2022-09-14 10:48:44)
标签:

历史

美术

人文

文化

艺术

分类: 《笑画中国美术史》

元朝虽然接受了汉文化,但更多的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另外也有蒙古统治阶层一小部分人个人眼光和文化水平提升的原因,恰好这一小部分人掌握了关键权力,才使得元朝的艺术事业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为什么可以这么说?

因为元朝初中期,一大部分官员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他们甚至提出了“内及江南、腹里诸处”的广大地域,均要放牧“应有系官孳生马牛驼骡羊”的荒谬政策。相对应的,他们的审美也处于一种“暴发户”的状态。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元朝的艺术精品,出自官方的,一般都是艺术家找对了“客户”才创作出来的。——说白了,艺术家也就是一个“打工人”。

今天要介绍的柯九思,就是这样的“打工人”艺术家的代表。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丹丘生。(请注意,他这个丹丘是指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而不是李白《将进酒》中的那位。)

他爸柯谦,是比较早投靠元朝的一批汉人之一,所以得到重用,曾任翰林国史检阅、江浙儒学提举,为柯九思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家庭基础。

有老爸的示范在前,柯九思很早就懂得了选择客户的重要性。

柯谦本来为柯九思安排好了人生道路,先让他做华亭尉,但柯九思嫌官儿小,不去。

他先是跑到皇太子硕德八剌(就是日后的元英宗)处,"以说书事英宗潜邸"。

没想到元英宗继位后,因为得罪人太多,4年后就遭到刺杀,挂了。

柯九思没了金主,只好以“游学”为名四处浪荡。

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柯九思自己谋划能力高,1328年,柯九思游学建康时,结识了怀王图帖睦尔。

那时候的图帖睦尔还是个24岁的年轻人,而且十分喜爱汉文化,柯九思又是做过皇太子陪读的人,两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没过几个月,图帖睦尔就被推上皇位,成为元文宗。

元文宗即位后,柯九思被授予典瑞院都事(正七品,掌管瑞宝和礼用玉器)一职。

第二年,元文宗就建立了奎章阁,柯九思被迁升为奎章阁鉴书博士(正五品),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所以后世也称柯九思为柯博士。

不得不说,柯九思在鉴定书画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而且他也喜欢在收藏的作品上盖印。所以现在考古收藏的,看到盖着柯氏真印的书画作品,一般都会认为是真迹,而且相当一部分是精品。

柯九思当时有多受宠?

元文宗为了让他能随时进宫,特赐“牙章”,经常"以讨论法书名画为事",呆在奎章阁和柯九思等一起鉴赏书画,"几无日而不御于斯"。

所谓树大招风,这样的宠信引起了蒙古官僚的嫉恨,御史台弹劾他"性非纯良,行极矫谲,挟其末技,趋附权门。请罢黜之。"

柯九思很惶恐,但元文宗安慰他说:“朕在,汝复何忧。”

不知道柯九思是不是属的卢马的,妨主。元文宗也死得早,在位仅4年。

过了4年好日子的柯九思在新皇帝上台后,就不得不从奎章阁鉴书博士的位置退下来,还被迫离开了京城,回到江南归隐。

他的好友,元诗四大家之一的虞集写了一首《风入松》给他: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其中,“杏花春雨江南”还成了名句。

柯九思看过的东西多,眼界广、眼光高,而且和赵孟頫交好,吸收了赵孟頫“书画同源”的思想,给江南艺术界带来了新风。

柯九思善画墨竹,而且是以书法画竹,他自称画竹“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金钗股,屋漏痕之遗意”,还强调“凡踢枝,当用行书法为之。”

这些我们都可以从他的《清閟阁墨竹图》(故宫博物院藏)、《双竹图》(上海博物馆藏)、《晚香高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传世作品上看出来。

柯九思还著有《竹谱》一书,这书现在有得卖,对于想学画墨竹者都建议看一看,很有帮助(我这不是带货哈)

——毕竟古代画墨竹的绝顶高手不多,文同是开派祖师,赵孟頫管道升是客卿长老,接下来就是柯九思和郑板桥了。

但柯九思画竹的名声没有其他几位响亮呢?

一笑估计是因为“竹有劲节”,而作为一个画竹的人,却没有竹的气节,所以被世人选择性遗忘了。

——这也是中国书画界的优良传统(也算是一个好的潜规则):艺术家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还得有人品。做人有亏,连艺术界的地位都会不保(想想蔡京被踢出宋四家,秦桧创新字体而不被留名……只可惜这个优良传统没有被现代人保持)。

也许是受元英宗的影响,再加上南归后人生失意,柯九思也迷上了服食丹药。

1343年10月,柯九思暴卒于苏州,年仅54岁。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7b554b83bedc42ddb834353c040193d8~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63728747&x-signature=bPL0UOXJoz1ULgAMHWa0+FiVMn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