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给孩子画的一幅草稿,竟成了千百年来工笔花鸟画的范本

(2021-10-20 23:15:45)
标签:

历史

美术

人文

文化

艺术

分类: 《笑画中国美术史》

川蜀之地自打三星堆文化之后,除了蜀锦还比较知名以外,在美术史上就变成了小透明。

直到唐朝安史之乱,唐玄宗带着一大批人躲到蜀地避难(由此还诞生了一幅名画《明皇幸蜀图》,我之前在《这幅掩盖事实粉饰太平的画,居然还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千古名作》一文中有详细介绍),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艺术种子。

接着唐末战乱,蜀地成为世外桃源一般的所在,也吸引了不少中原文化人投奔西蜀,大大提高了西蜀的艺术水平,其中尤其以宗教画和花鸟画发展最快。

宗教画方面,常重胤、蒲师训、贯休和尚等都是当时名重一时的画家。

而花鸟画方面,更是出现了黄筌[quán]、黄居寀[ci]父子这样的天才。

黄筌也有人把他写成黄荃,迄今美术界也没有对此下过定论到底是哪个quan,搞得我这个写普及文章的也很为难,姑且先用竹字头的筌吧。

黄筌字要叔(这名字不吉利,又是黄泉又是要输),成都人。曾随唐末入蜀的著名画家刁光胤学画,又吸取山水画家李昇、人物画家孙位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全该六法,远过三师”。

黄筌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天赋以外,还有三个原因。

一是后蜀蜀主孟昶创立了翰林图画院,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画院,让画家们能够在皇家的赞助下专心创作,相互探讨。

二是西蜀宫廷中有大量的动物花卉可以写生。

三是在西蜀打破了宫廷画家与民间画匠的壁垒,画家和画匠可以相互交流,创作的作品可以自由买卖,这样相互取长补短,再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做进一步的挑选,使得西蜀的画家们优胜劣汰,不断提高自己的画技。

黄筌擅长花鸟,他有独特的绘画技巧:先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再赋以柔丽的颜色,层层敷染,线色相溶,几乎不见勾勒的墨迹,动物的形态自然也就生动逼真了。

有多逼真呢?

据《益州名画录》记载,他曾在蜀宫的一个殿壁上画六只不同姿态的仙鹤,甚至吸引了真的仙鹤到壁前起舞。

还有一次他在八卦殿壁上画花竹雉鸡,使进贡到朝廷的鹰鹘误认为真,频频飞扑向壁间叼啄。

不过这种传说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很多,有些还是古人夸张的说法,但黄筌确实是有这个实力的——因为有图有真相啊!

下面的这幅就是黄筌的真迹《写生珍禽图》。

怎么鉴赏的话我就不说了,咱们直接上动物的照片和画上的形象的对比图,大家可以看看有多逼真。




这幅《写生珍禽图》纵41.5厘米,横70.8厘米,一共描绘了24 只动物,其中禽鸟有麻雀、鸠、白头翁、大山雀等,昆虫有蚱蜢、天牛、蝉、金龟子、蝗虫、蜜蜂等,以及一大一小的两只龟。

画卷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宝习”,意思是说“交给儿子黄居宝临摹练习”,所以这幅画只是稿本,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草图。——就这么一幅草图,流传千年以后,至今依然是学习中国工笔画的经典范本。

所以,当时黄筌的画不但是市场上的热门货,还被蜀主孟昶作为与其他政权间交往的礼物。

不过由于中国古代画家依靠观察和经验积累来创作的,没有科学的解剖、运动学研究,所以也容易出错。

据说黄筌有次画了一幅飞雁,头和爪都是伸展开的,被牧童看到了,说他画错了——因为飞鸟缩头那么爪子就是展开的,爪子缩起来头就是舒展的,没有头和爪子都伸展的情况。

即便如此,黄筌还是很受统治者的欣赏。他17岁成为西蜀宫廷画家,历经王氏、孟氏两朝,主持画院直至宋灭西蜀为止。

到了宋朝,黄筌的画风也是画院取舍人才的标准,占据北宋院体花鸟画的主流达百年之久。



黄筌的儿子黄居实、黄居宝、黄居寀以及他的弟弟黄惟亮都继承了家学,画功出色,形成了精谨细腻、富丽堂皇、充满宫廷贵族气息的风格,被称为“黄家富贵”。

其中,黄居寀画怪石山水还超过了父亲,经常与父亲一起合作画殿廷墙壁、宫闱屏幛等。

宋灭西蜀后,黄居寀得宋太宗看重,仍任翰林待诏,授光禄丞,主持画院,还担当了皇家书画收藏和鉴赏的首席顾问。

黄居寀存世的作品也不多,能确认的只有《竹石锦鸠图》和《山鹧棘雀图》,均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当时老蒋运了多少宝贝去台湾了,每次我都想吐槽,但平台都不让,好吧,不说了,没意思!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关注看之前文章,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