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者最想毁掉的一幅画,里面的女主被卖了还帮人算钱

标签:
顾恺之历史美术文化艺术 |
分类: 《笑画中国美术史》 |
咱们中国的画家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优良传统:
他的创作不仅仅只是为了呈现自己的艺术灵感,还主动承担了以作品进行思想传达、教化的责任。
画过《女史箴图》的顾恺之,还画了一幅《列女传》。
当然,顾恺之的真迹已经没有了,但还有南宋人的摹本《列女仁智图》流传至今(请歪头观看)。
本来《列女传》仁智卷(《列女传》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7卷)一共有15名女子的故事,但留存的《列女仁智图》已是残卷了。
它只有“许穆夫人”、“楚武邓曼”、“曹僖氏妻”、“孙叔敖母”、“晋伯宗妻”、“灵公夫人”、“晋羊叔姬”7个故事保存完整。
而“齐灵仲子”、“晋范氏母”、“鲁漆室女”3个故事只存一半。
更糟糕的是,由于装裱师缺少文化,将“鲁漆室女”之右半与“晋范氏母”之左半当做一个故事,错误的拼接在一起,现在也不好分割开来了。
其中许穆夫人一段,就是画的许国和齐国派使节来卫国向她求婚的一段故事。
画面上的许穆夫人正在向自己的父亲卫懿公分析自己嫁出去的利益大小。
许穆夫人认为:“自己作为国君的女儿,反正婚姻要为ZZ而牺牲,倒不如选择对卫国最有利的那一方。许国势弱而小,齐国势强而大,许国远而齐国近,一旦卫国有事,求齐胜过求许。”
可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尽管许穆夫人的母亲也站在女儿一方,但卫懿公却在摆手,明显不同意女儿的看法。
——顾恺之画得很传神啊。
许穆夫人虽然低眉顺眼,但眼神却是很坚定锐利。
她的母亲虽是背对观众,但摊开的双手明显地表现出对固执丈夫的无奈(哪怕到了现在,摊手也是国际通用的表示无可奈何的手势)。
而卫懿公嘴唇微张,仿佛还在说:“小儿妇人之见,切勿再言。”
旁边两位打酱油的使节也是互不服气的样子。
——总的来说,人物比例协调,表情动作表现到位,侧面、半侧面、背面等各种方位都能准确表现,这比起以前只能画一个面的已经进步不少了。
人物的衣纹虽然没有遵循人物骨骼及物理折痕,但可以看做是一种艺术处理手法。
圆润的曲线粗细一致,排列有序,疏密有致,被后世誉为“高古游丝描”,是顾恺之的一大特色。
囿于篇幅,《列女仁智图》其他的故事我就不说了。
只不过提醒大家一点:
在这幅画上,出现了很明显的晕染。
晕染是我们国画的一大创造。
它通过水墨或颜色的逐渐化开,自然地、柔和地分出前后凹凸,浓淡和深浅关系。
在《列女仁智图》中的晕染虽然还没有后世那么成熟,但它毕竟已成为了一种主要的绘画技法,为中国画的敷色和水墨运用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当然,《列女图》并非顾恺之的独创。
据《汉书》记载,刘向在向汉成帝呈送《列女传》的同时,还呈送了《列女颂图》,并画为屏风。
蔡文姬的爹蔡邕也曾创作有《小列女图》。
这些《列女图》主要就是为了教育妇女,维护礼教,构建封建社会的和谐。
我们现在看《列女图》,除了艺术欣赏以外,还可以从中了解到汉代的服饰文化,可作为复兴汉服的重要参考。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关注看之前文章,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