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服饰历史美术文化艺术 |
分类: 《笑画中国美术史》 |
(接上期)
上身有衣,下身有裳,上衣交领是中国最早衣裳的基本形式。
自商、周开始,服饰由早期的男女相同渐变为男女有别,中国沿袭三千年之久的礼仪制度——冠服制度开始确立。
周代的衣之前是窄袖、紧口,但后来上层阶级的衣袖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宽袍大袖”的形制。
裳则是长达小腿的裙子,腰间束带。
一般在腹前还会悬挂一块长方形的“韍”[fú]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由于当时没有裤子,所以仅在小腿上缠绕裹腿,叫“行膝”或“邪幅”。
脚上穿的,有履、.屣[x](草鞋)、舄[xì](底部加木板的鞋,用于礼仪活动时穿)3种。
——以上是最基本的常识,一般人了解这些就够了。
接下来要讲的是纯干货,相当于大学服装专业本科内容,没兴趣的可以放弃了。反正《思美人》、《芈月传》、《皓镧传》、《秦时丽人明月心》等一大堆古装剧的服装设计也没搞对,还不是照样有一大波追剧的?
周代虽然大致沿袭商代服制,但周代制定了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服饰的规范也在其中,尊卑贵贱不同,所处场景不同,都各有专用服装。
例如宫室中拜天地、敬鬼神时有礼服,上朝有朝服,军中有戎装,结婚有嫁衣等。
其中礼服代表着最高的服饰样式,而礼服中最庄重的就是冕服。
冕服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组成。
虽然在黄帝时期就已出现区别贵贱等级差别的冕冠,但帝王冕服上的装饰和专用花纹,一般认为是在周代才定下来。
帝王冕服,玄衣缥裳,用十二章纹。
玄衣就是黑色的衣服,缥裳就是红色的围裳。
缥裳天子用纯朱红色,诸候黄朱,大夫赤(大红)。
上衣纹样一般用绘,下裳纹样用绣。
帝王服装的花纹共分十二种,依次为: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有时候分花和鸟两个章)、宗彝(南宋以前就是一只老虎一只猴子)、藻、火、粉米(晋朝以前是粉和米两个章)、黼[f]、黻[fú]等,通称“十二章”(实际上有“十六章”)。
每种花纹都有含义:
日、月、星,取其照临,光泽万物。
龙,取其变化神通,象征人君应机布教而善于变化。
山,取其镇重,象征王者镇摄四方。
华虫,取其有文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
宗彝,虎取其猛,猴取其智,以表有勇有谋。另有一说为取其忠孝。
藻,取其洁,象征冰清玉洁之意。
火,取其明,火炎向上有人民向归上之意。
粉米,取其洁白且能养人之意,若聚米形,象征有济养之德。
黼,取其能断割之意,斧与舖音近,或通用。
黻,谓君臣可相济,见恶改善,同时有取臣民有背恶向善的含意。
周代还将其中的日、月、星三种纹饰 改用到天子出行的旌旗上,余下九种花纹,称为九章。
九章中,诸侯只能使用龙以下的纹样,士用藻纹与火纹,大夫可加粉米纹。
衣裳的纹样与冠的冕旒[liú](就是垂下来的珠串)相对应。冠用九旎,衣裳则七章;冠用七旎,衣裳则五章,以次类推。
——这些纹饰皆为宗法礼制的等级标志。
冕服之下是弁服,弁服也是礼服,但隆重性稍次,相当于现在的晚礼服。衣裳的形式与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
天子常服、诸侯及其臣的朝服叫玄端。玄是颜色;端是指制作玄端的每幅布都是正方形,加上没有章彩纹饰,暗合了正直端方的内涵,所以名“端”。
贵族女子服装更复杂,光礼服就分为祎衣、榆翟、阙翟、鞠衣、展衣、祿衣六种(按等级排列)。其中祎衣、椅翟、阙翟为祭服,合称翟服;鞠衣为亲蚕服。
找不到合适的图,皇明月的这张《烽火戏诸侯》算是比较还原的了
日常穿着的是深衣。
衣与裳分开裁但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所以叫做深衣。
深衣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服饰之一,它始于周代,至春秋战国,无论男女贵贱、文武职别,都可以穿深衣。
深衣右衽、方领、圆袖、长身、下裳,衣襟盘曲而下呈曲裾绕襟状,束腰加带,类似后世的长袍。
周代的袍叫复衣,最初是内衣,穿时必须在外面加穿罩衣,后成为一种上衣,通常为两层,中间放置棉絮,用来御寒。
更冷一些的时候可以穿裘衣。贵族冬天的礼服大多为狐皮裘袍,以白色为极品。
为了保护裘衣的毛,所以贵族们还在裘衣外面加多一件裼[xi]衣(类似今天的罩衣)。
热的时候,贵族穿襌[dn] 衣。
襌衣不是禅衣,更不是蝉衣,它又称为单衣,襌衣很薄,真的可以说是薄如蝉翼。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全衣仅重仅重49g(这个以后再详述)。
平民天热时则穿襦[rú],襦就是短上衣,上身着襦下身着裙则合称襦裙。
再穷一点就是穿褐[hè]了,褐就是用兽毛或粗麻编织的短衣。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是舞女的演出服舞衣。
上图是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玉雕舞女,是春秋战国时期玉器雕刻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我们了解研究周代舞衣的重要资料。
玉雕舞女二人肩并肩、身靠身作对舞状。外侧手作“托掌姿”扬袖,内侧手作“按掌姿”拂袖而舞,舞姿温婉妩媚。
可以看到,舞衣最大的特点是袖子长而瘦,袖端还另附装饰,犹如传统戏曲的“水袖”,“长袖善舞”的典故也是源出于此。
领、袖下脚均有宽沿,斜裙绕襟, 大带束腰,更显窈窕。
一笑根据舞蹈动作结合玉雕合理想象,画了一幅周代舞姬线稿,聊作参考。
看了这些是不是觉得很繁琐?
这就还仅仅是周礼的一部分。
难怪孔子穷其一生“克己复礼”都未能成功,光穿衣服这块就烦死人了。
想想现在还有一些中国人要向国外学贵族礼仪,咱们自家的礼仪搞清楚了没?
与周代同时期的西方正是古希腊时代。那时候古希腊人还只会用一块布把身体包起来,哪有这么多讲究?
古希腊Doric Chiton( 多利安式希顿)服装
古希腊Ionic Chiton( 爱奥尼式希顿)服装
还有一些汉服党们,老是吹毛求疵说哪个形制不对、搭配不对,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真正搞清楚古代服装的分类和穿着场合?有的连十二章的冕服都敢穿,当自己是谁啊?
(未完待续)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关注看之前文章,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