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不从贼”的颜真卿,他的作品却被宵小用作向外国献媚的工具

(2020-04-27 16:17:12)
标签:

书法

文化

历史

艺术

教育

2019年年初,一件发生在台湾文化圈的事情震动了海峡两岸,还一度冲上了热搜。

要说是台湾娱乐圈出点什么事儿上热搜那是毫不奇怪,但台湾文化圈这些年已经很少能有啥能让民众关注的事儿了,可偏偏这件事情却引得了两岸同胞的一致声讨,是咋回事呢?

可能有的读者已经猜出来了,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一批珍贵文物偷偷送到日本去展览。

本来文物出国交流是挺正常一件事,但为什么这次会引发众怒呢?

这得从颜真卿是什么人开始说起——

颜真卿出生在一个家风严正的世家,他的先祖颜之推写了本《颜氏家训》,至今仍不失为家庭教育的经典教材。虽然颜真卿3岁就没了父亲,但良好的家风渊源还是把他培养成了一个刚正不阿、正直忠诚的人才。

颜真卿从小就喜欢书法。但由于家里没了顶梁柱,家境不佳,所以颜真卿就用刷子蘸黄泥水在墙上练字——这样的经历锻炼了他的笔力,也让他养成了喜好写碑的习惯(一笑瞎分析的)。

可这样练毕竟是野路子。

当颜真卿通过了吏部的选官考核后,他终于有机会找名师学习了。

名师是谁?

住在长安裴儆家的著名书法家、草圣张旭。

张旭可是号称“张颠”的,怎么会耐烦规规矩矩的教人?

他看着颜真卿那张执拗脸,只是扔了几张自己写的作品给他,说:“书法哪有什么秘诀!多写多写再多写,勤学苦练就行了!”

颜真卿听了,真的就老老实实地练了一个多月的书法。

一个多月以后,他又去拜见张旭,说:“我得到您的教诲以后,勤学苦练了一个多月。写出来的字,虽然别人都觉得很漂亮,但我自己仍然觉得差点意思,能不能告诉我一些书法的要诀呢?”

这时候张旭才认可了颜真卿的努力,正正经经的告诉颜真卿“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损、巧、称”十二字诀(十二字诀详解见附录)。

得到张旭的教导后,颜真卿书法有了一个大的进步,他自己都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

从此他再接再厉,博采众长,终于创出了他自己的“颜体”。

《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东方朔画像赞》等名作都是颜体初步形成阶段的代表作。

可颜真卿的志向并不仅仅是做一名书法家。

753年,颜真卿受宰相杨国忠排挤,被调离京师,出任平原太守。

这时候的平原郡归安禄山管,而安禄山要谋反的迹象在当地已是司马昭之心了。

颜真卿上任以后,每天与宾客驾船饮酒,谈文论字,不是开Party就是在去Party的路上。

颜真卿真的是受了打击堕落了吗?

不是!

他是借风花雪月来麻痹安禄山,实际上他在暗中修城墙、制兵器、揽壮丁、屯粮草,把平原郡打造得牢如铁桶。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唐。一时之间席卷河北,进逼长安。唐玄宗听闻后慌得一匹,叹息到:“河北二十四个郡,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吗?”

——他忘了颜真卿了。

只有颜真卿镇守的平原郡,由于准备得当,成了安禄山唯一拔不掉的钉子。

正因为有了平原郡这么一面旗帜,河北各郡的义军纷纷来投,共推颜真卿为盟主,合兵三十万,致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

在安史之乱中,颜家可不只出了颜真卿这么一位忠臣,颜家还牺牲了颜真卿的堂兄和侄儿——这个一笑留到介绍《祭侄文稿》的时候再说。

平定安史之乱后,颜真卿回到了朝廷。

然而他刚直不阿的性格被奸相卢杞所忌。

卢杞虽然恨死了颜真卿,但也不敢明着加害于他。

783年,淮南节度使李希烈叛乱。

卢杞就跟唐德宗说:“李希烈叛乱是因为他年轻气盛,手下的人都不敢劝他。如果我们派一个温和儒雅的老臣去劝劝李希烈,他肯定马上就悔过了。颜真卿是三朝元老,正直忠勇,海内闻名,派他去劝降李希烈,再合适不过。”

唐德宗准奏。

当圣旨下来的时候,颜真卿不是不知道这是卢杞在背后捣鬼,也不是不明白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差事。

面对众人的劝说,颜真卿淡淡的说了一句:“君命也,焉避之!”——在这臣不受君命的时代,我要用我的生命,去维护皇帝的权威。

果不其然,颜真卿一到李希烈的军中便被扣留了。

李希烈想尽了办法,也无法使颜真卿屈服。

784年,唐军反攻,杀死了李希烈的弟弟。

李希烈为了报复,派宦官前往蔡州对颜真卿宣诏。

颜真卿开始还不明所以,还按奉诏的礼节拜了两拜。可等他问清宦官是从大梁而来之后,他瞋目大骂:“然则贼耳,何谓敕邪!”于是被缢杀,享年76岁(一作77岁)。

唐德宗得知颜真卿的死讯后,废朝五日,追赠颜真卿为司徒,谥号“文忠”。

——就这样一位国家大忠臣的作品,却在千年后被一班试图背叛“一个中国”的宵小,用作给我们曾经的敌人献媚的工具,这怎么不会让人义愤填膺?

用网络流行语来说,颜真卿的棺材板都快按不住了!

(未完待续)

PS:

“文物借出展览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我为什么又说台北故宫博物院做得不地道呢? 

首先,文物的交流应该是相互的。也就是说,我借给你展览,你也得借同样分量的文物来我这展览——这已经是国际文物交流的不成文的行规了。但这次台北故宫博物院却是单方面借出,日方没有承诺任何对等的“回报”。 

其次,这次借出的文物实在不宜外借。《祭侄文稿》和《自叙帖》皆为唐朝的作品,距今已逾千年,能完好保存到现在,全赖一千多年来历代收藏家和博物馆悉心呵护才达成。这类纸本文物,本身就属极脆弱、极易损的国宝,可谓展一次伤一次。台北故宫1984年起陆续精选出70件名作列为限展品,规定每次仅能展出42天,展后须休息三年以上,其中就包括上述两件文物,甚至还以“保护国宝”之名,对外宣称这两件文物不会对外展出。

 第三,台北故宫博物院新任院长陈其南,上任伊始就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未来愿景喊出“台北故宫台湾化”的口号,他说,台北故宫一直不被认为是“台湾的故宫”,而是“北京的故宫”,所以他要让故宫“土著化”、“台湾化”,内在连结回到台湾就是他想要做的重要任务。他还曾计划将台北故宫的改到台湾绿营大本营的嘉义展出。 

第四,上博、北京故宫、浙博等的国宝级文物已多次到台北展出,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却从未来过中国大陆,还说需出具司法免扣押条款才可借出。而这次借给日本倒是非常大方,直到借出前被媒体曝出,这才公布于众。 

第五,日本方面早就有损坏中国文物的前科。1983年日本大阪建城四百周年纪念,借了中国的兵马俑展览(那时候还没有制定文物出国的一些严密的规章制度),结果在展览时有个日本人突然把玻璃橱窗和兵马俑全部砸毁,根本无法再复原。2012年,中国浙江和日本静冈县结为友好省县三十周年纪念日,在静冈搞了一个展览。一件叫做灵隐铜殿的宝贝在展览后发现丢了四尊佛像,由于当时缺乏经验,这件宝贝没有投保,日本人也没有给赔偿。还有一次,日本人内藤富卿借了“西泠八家印存”做展览,给弄丢了,但他只赔了200万日元(约12万人民币),多了没有——可这件宝贝的价值,远远不止如此。

这次如果不是舆论弄得这么大,借出去的文物能否安然回来,我们也只能“呵呵”了。 第六才是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颜真卿的为人的原因,这样一个大忠臣的作品,却被用于讨好日本,实在令人不齿。


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钟,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请加关注,看之前文章获得更多有趣的知识,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