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先学什么字?看看“书圣”王羲之怎么说

标签:
历史书法文化艺术语言文字 |
分类: 趣说中国汉字\书法史 |
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产生了两个特点:
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
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因此,一些书法家认为要学书法,“学书先学篆”为佳。
《书法正传》里说:“古人以书名者,必通篆籒,篆籒所以为诸体之本。”
王羲之曾经一再告诫其子王献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的家传学书诀窍是:“穷篆籀,工省而易成”。*
弘一法师也说:“我关于发心学字的人,老是劝他们先由篆字学起。”
对此,一笑自然没什么资格发言,只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各喜各爱罢了。
因为王献之练字的时候,楷书才刚定型不久,他老爸还在忙着改善呢。
再往上推,也就篆书、隶书可选了。
弘一法师的书法在近现代虽然出名,但也不过一家之言。
所以,一笑觉得,各位如果是初入门,不妨到书店书法专柜去翻翻,自己觉得哪本合了自己的眼缘就选哪本——毕竟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此语出自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原文为: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藏之,勿播于外,缄之秘 之,不可示知诸友。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专,形彰而势显。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
另外要附带提一下的是:
1975年《睡虎地秦简》出土后,一些学者也把它列入了大篆。
其实,《睡虎地秦简》的书法更趋向于自然演进的秦隶一类。
虽然此简文字中有相当数量的字形在减少了盘曲之后,同小篆的写法大同小异,但已初具蚕头燕尾的隶书笔意。
为了给大篆增添力量,这么硬拉凑对好吗?
PS: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钟,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请加关注,看之前文章获得更多有趣的知识,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