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蒹葭》,文艺青年是这样追女神的

标签:
国学诗歌诗经文化教育 |
分类: 走进唐诗的前生 |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芦苇苍茫,露水凝霜。
我的心上人,就站在河水旁。
我要逆流而上,去到她的身旁,
可前方的路为什么如此险阻漫长?
我若顺流而下,
她又仿佛到了水中央。
芦苇萋萋,清露未干。
我的心上人,就伫立在对岸。
我要逆流而上,去到她的身旁,
可前方的路竟变得如此崎岖难攀!
我若顺流而下,
她又出现在河中沙滩。
芦苇连绵,晨露欲消。
我的心上人,就在水那一方。
我要逆流而上,去到她的身旁,
可前方的路哪来如此多曲折回环?
我若顺流而下,
她又在小洲流连彷徨!
《蒹葭》表达了一名男子对爱慕之人求之不得,被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折磨得快要发疯,但又鼓起勇气坚持追求的情景。
为什么“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就是男子恨不得马上身生双翼飞到心上人身边,但又不得速达,所以才怪罪于道路——路啊路,你为什么要挡着我?为什么这么长?这么险?这么曲折?
为什么“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当然不是女子在跟男子躲猫猫,而是形象的描写了男子在追求心上人的过程中,那种看似能得到,又没有把握住的感觉。“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你不明白”,所以男子才感觉心上人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捉摸不定。
芦苇随风起伏,透过延绵的苇丛,我能看到你卓约的身影,可当我奔跑到苇丛中,你却又在水一方!——这不正像某些电影中的意识流镜头吗?原来所谓现代影像表现手法,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玩得这么溜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句在网上热传的话,曾被奉为世界最美诗歌。但你读读《蒹葭》,是不是有似曾相识之感?
——我不顾险阻一路追寻着你,但始终只能看到你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及,无法牵着你的手,对你说声“我爱你”。

以上是对《蒹葭》内容的解读,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具体的文字。
《蒹葭》这首诗3个部分句式很相似,表面上看每一部分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这是“灌水”吗?
当然不是,别忘了,《蒹葭》是放在《秦风》里的,说是诗,其实更应该是民歌的歌词。民歌反复吟唱、一唱三叹是特色啊!
一方面它是为了适应口头记忆和传播方便的需要,另一方面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通过三章句式结构,表达感情更深刻,具有回环往复之美,从听觉上强化了音乐旋律感,更具感染力。
而且,里面换那几个词你以为容易吗?这包含了——


就连诗中的场景,也不是随便找的。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
“露之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
“霜者,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故曰‘未晞’,‘未已’。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王国维《人间词话》)
这就是境由心生,情景交融,随物赋意。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因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叹:“古之写相思,未有过《蒹葭》者”。
只不过在腐儒看来,在儒家经典《诗经》里出现爱情太LOW了,所以《蒹葭》也难逃被拔高的命运。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
或是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
甚至到了现代社会,语文课上讲到了《蒹葭》,老师也会引导学生往更加“伟光正”的方向思考。例如下面的典型问题和标准答案——
《蒹葭》中的男子最终有没有找到心上人,我们不得而知。
这就像我们做过的大多数努力一样,不见得能达到我们最初的目的。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努力徒劳无功呢?
其实,无论理想还是爱情,都不是付出了就一定能得到收获。
重要的,是你曾爱过,你曾为之追寻过,奋斗过,努力过!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经验。
老天是很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就会回报你多少。只不过有时候回报给你的,并不见得是你一开始想要的。
比如舞蹈,虽然不能让你上台演出,但会令你身姿挺拔、仪态优美;比如背诗,虽然不能让你妙笔生花,却能让你出口成章、言辞文雅;比如绘画,虽然不能让你成名成家,但可使你下笔有神、观察入微……所谓雁过留声,水过留痕,如是而已。
退一万步说,哪怕你走错了路,你也能知道这条路是不能走的。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失败了8000多次,受到人们的讥讽。但爱迪生却坦然地说:“我只不过是证明了7600多种材料不适合作灯丝而已。”爱迪生还总结道:“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所以,做一件事,只要树立了目标,就尽全力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吧。
先不要计较太多成败得失。考虑太多反而让你束手束脚,畏缩不前。
再远的路,走着走着也就近了;再高的山,爬着爬着也就平了;再难的事,做着做着也就顺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很多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很多惊天动地的成就,就是一步一步做成的。
哪怕你现在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聊之中。
其实,越是困顿迷惘的时候,越能检验一个人的自信和独立。
读书也好,旅行也罢,学新技能也行……要么丰富你的知识,要么增加你的阅历。
一路奔跑,总比原地踏步要好。
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听过的歌,流过的泪,吃过的苦,看过的风景,见识过的世面,爱过的人……这点点滴滴拼凑起来,就融炼成了你的气质和修养,让你变得更加充实。
人生,从来就没有白走的路,你走过的每一步,都会作数。
读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