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惨案危机公关,地方完胜中央
(2011-11-22 12:05:34)
标签:
甘肃校车危机公关幼儿园新闻联播公车杂谈 |
甘肃正宁幼儿园校车事故造成21人遇难,这无疑是2011年年末最大的惨剧之一。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是一场飞来横祸,而对于ZF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形象危机。
为什么说这是ZF的一场形象危机?此次惨剧表面上是一个幼儿园使用不合格的校车超载造成的。但究其深层原因,还是ZF没有尽到监管的责任——教育部门对于校车问题知而不管,交通部门罚款即放行——纳税人背负着世界第二重的税负痛苦,养活了如此多的部门,不是让你三天两头视察视察、开开罚单就了事的!加上之前ZF一贯提倡的“再苦不能苦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口号,以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基本国策”——宣传与现实之间如此大的反差,无疑会引起了民众对于ZF的强烈质疑和不满。
因此,如何进行完善的危机公关,挽回ZF在此次惨案中的形象损失,就成了各级部门及相关机构的重大议题。在此次校车惨案中,甘肃当地ZF与ZY分别作出了各自反应,就单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说,地方的处理完胜ZY。
让我们先来看看地方ZF的反应:
l
l
l
正如重大自然灾害有“黄金救援时间”一样,危机也有一个“黄金挽救时间”,即危机发生后48~72个小时内是披露危机事实并制定解决方案的最好时机。甘肃地方ZF正是把握好了这个“黄金挽救时间”,作出一系列及时、果断的举措,尤其是明确了赔偿和善后,提出“公车换校车”,有效的挽救了ZF的声誉。
而在此段时间,ZY及其相关机构在干些什么呢?
CC的《X闻联播》,作为中国最大的媒体的最权威的新闻节目,在16日至18日,对于校车惨案只字未提。有网友这么描述16日当天的《X闻联播》:“结果依然,新闻联播内容前十分钟GJ领导人都很忙,中间十分钟国人生活的很幸福,最后十分钟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可恨的,连某国拍卖一个“价值XXX的黄钻拍卖”都可以上新闻,死20个人都不能上新闻。”——一直到了19日,《X闻联播》才姗姗来迟的报道了有关校车的新闻,但那是“全国各地加强校车管理,提高校车安全”的表扬式的宣传,对于21条鲜活生命的逝去,仍是讳莫如深!
教育部,作为教育最高主管部门,16日与GJ安全监管总局、公安部组成的工作组赶赴现场,并发布了一项官气十足的紧急通知——是的,是通知,而非其他。通知里面主要提了4点要求:一是立即开展对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情况排查;二是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接送车辆管理检查;三是集中进行一次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交通安全教育;四是制定应对极端天气交通安全措施。——检查之后如何处理呢?“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停用维修;发现有家长租用社会非法运营车辆的要予以劝阻。对农村贫困地区、交通运力比较困难的地区,当地教育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ZF支持。”——总结起来就是:“停”,不让你用校车,但孩子上学怎么办,通知里只是说“争取”,至于“争取”得了还是“争取”不了,那就是“地方ZF支持”不“支持”的问题了。制定的安全措施是哪些呢?“必要时可采取停运接送学生上下学车辆或调整上课、入园时间等安全措施。要明确驾驶人员按照雪、雾天气安全驾驶要求。”——还是“停”,停车或者停课,驾驶人员“明确”“要求”,至于驾驶人员照不照“要求”办,那就不关教育部门的事了。
由于地位的不同,ZY级的部门和机构往往是从“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来看待问题的,因此20余条小生命对于全国的大环境来说,还是属于个别。因此从一贯的大局观出发,一定要等到正面消息出来,才肯报道。在问题的处理上,派个组、表个态,就是重视,在信息的公布上,捂、盖、拖、化、混,报喜不报忧——殊不知,在资讯发达的如今,这种处理手法就如一个丑女,其面貌已经曝光,但丑女还坚持上完妆再出现,只是图惹笑柄而已,用网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用1.0的思维来管理这个2.0的世界”,稳则稳矣,隐忧却不断。
其实,在危机公关上,有着5S原则
其中,承担责任原则就是当公众质疑的焦点集中在某个单位时,该单位一定要先把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承担起来,而非左右而言他。哪怕其他方面或单位有错误,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会各执已见,加深矛盾,引起公众的反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真诚沟通则是消除误解的最好方法。其实ZY在汶川地震中已经尝到了真诚沟通、公开透明处理信息的好处。但这次却又回复到了高高在上的态度,殊为不智。而在当地ZF,也出现了“人盯人”防止受害者家属“说错话”的措施,这就是一着败笔——从当地官员的心理来看,这也是“官民互不信任”的一贯表现,似乎也难于避免。
速度第一原则在这次事件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尤其是甘肃当地ZF——无论其在之前有多么昏愦,但这次总算还是做到了及时响应,处理到位。
系统运行原则是指在处理危机时,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在逃避一种危险时,不要忽视另一种危险,进行危机管理时必须系统运作,绝不可顾此失彼。庆阳市W、市ZF不仅仅迅速调查事故原因,还积极赔偿、建立新幼儿园、配备新校车,更提出“停公车买校车”这一对症下药的妙着——公众此次如此愤怒和痛心,不仅仅是21条幼小生命的逝去,更是对长期以来公车与校车之间的巨大差异的愤懑。这一点可以从校车惨案后网上出现的大量的“美国校车特权”的报道上可以看出。
权威证实原则在本次事件中并不是很重要,因为事实已经非常清楚,无需再做鉴证。但N多企业发生危机,就是栽在这一点上。像当年金浩茶油质量门,拉上湖南当地质检部门作证——金浩茶油作为当地支柱企业,就如同儿子出事老爸证其清白,搞得当地质检部门跟着一起把信誉度丢的干干净净。
危机公关其实是因事见人,而不是就事论事。所以,那种隐瞒事实、或者颠倒黑白的危机公关做法,尽管可以让事情“很圆满”的过去,但对于真正的危机——公众对我们的态度和印象变化,却不会带来任何帮助,而且会非常有害。
但愿我们的ZF和企业能够吸取教训,不但增长危机公关的手段和意识,更要防范于未然,让惨案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