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余与三上

(2008-03-31 16:22:39)
标签:

杂谈

《三国志》里面记载了一名古代学者董遇的故事。据说有人找他当老师,他告诉人家:“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求学的就郁闷了:“我每天忙得个要死,哪有时间看这么多遍书啊?”  (原文为“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于是董遇就告诉他:“你应该利用好三个有闲的时间(当以‘三余’)。那什么叫‘三余’呢?就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古人看天劳作,冬天农闲,兼之交通不便,基本上不能出门干什么事,晚上又没电,电脑、电视的啥也用不上(再说也没有),也没别的事好干,阴雨天也出不了门,所以董遇就告诉求学的人:“别老是说自己没时间,你看这‘三余’不就是你可以利用起来看书的时间吗?”

到了宋朝,交通方便了,晚上、阴雨天的各种活动也多了,又有人提出没有时间的说法了,这又引出了一个典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他的《归田录》里提到:一次在与朋友一起谈论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读书和作文时,欧阳修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大多数是利用‘三上’的时间构思好,然后才完成的。这所谓的‘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原文:“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到了现代,电也有了、交通也方便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也更多了,于是又有人说“没时间”了。可担任200多个职务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经常忙于开会、会客,但还是经常发表文章,出版著作。那季老先生的时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季老也提出了“三上”之说,不过他的“三上”是在会上、飞机上、路上(散步),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思考、阅读,所以老先生在百岁高龄还会有那么多的成就。

但世界太大,也有人对“三上”不置可否:“上厕所看书?那岂不是不能集中精力拉S了,而且一看书就要延长上厕所的时间,岂不是更浪费?”

……对于这种论调,我真的无语可对。不过最后还是忍不住想讲两句:

理由和时间一样,只要你想找,都还是找得到的。理由有无穷无尽,而时间对于每个人只经过一次,错过了,就永远流失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瞎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