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中的“自我”成长

标签:
交易培训期货外汇股票 |
分类: 交易心理研究 |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
曾经从更为宏观的层面谈到交易,如《技术投机交易的成功路线图》及其姊妹篇《账户增长是第一要务》等;
曾经谈到资金管理和资金回撤,如《抗损原因:看不懂,伪自尊,存幻想》《李汉军老师与学员聊“风险控制”》等;
也曾经专门谈到技术系统,如《技术系统不是最重要的!?》等。
本文准备探讨一下心理系统内的内容。
其实,《技术系统不是最重要的!?》这篇文章里就专门有几段内容提到心理系统,也被成为心智系统,同样是一个课题较大的系统。此外,这个订阅号之前曾经提到过有关交易心理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之前的文章。
《技术系统不是最重要的!?》曾经提到,整体交易系统中的3个子系统,相互关联。对于心理系统而言,处理好交易和自我的关系,似乎是交易整体层面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交易中的自我,只是生活中的自我的一部分。有专业交易者认为,如果交易者存在性格或者情绪缺陷,那么市场一定会发现,并且利用这一点,找机会让你崩溃。
你体验过吗?
我们该怎么认识自我呢?
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论中,意识分为三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这构成了人的完整人格。
本我是人最为原始的、属于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位于人格结构中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等组成的能量系统。
本我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并且是混乱无序的。
本我遵循的是享乐原则。
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道德感,回避禁忌,是社会化的结果,是道德化的自我,是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的。
超我有三个作用,即抑制本我冲动、监控自我、追求完美,位于人格结构中的最高层。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而来的,用以调节几乎完全对立的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受到本我或者超我过大的压力时,就会产生焦虑,并会启动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升华等。
——嗯,没错,以上内容摘编自百度百科。
别让“自我”太被动
在海文学派中,还有一种分法,就是“真我”“理想我”“现实我”(感兴趣的朋友,请参考《懂得生命》一书)。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哪种分法,弗洛伊德的“自我”和“现实我”有很大的类似之处,即都是具体实施、执行日常生活表现的那部分意识。
它执行的可能是本我的意志,也可能是超我的意志,也可能执行的两者调和后的意志。
也就是说,自我是个确凿无疑的执行者,却未必是最终的决策者。
比如,你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钱包,本我是想据为己有的,超我则是不允许的,是要你交还给失主的。
交易中,多数的冲动单、重仓单来自本我受到投射之后的反应,而扛损单则多来自超我的追求完美。
对比本我和超我,自我是个执行者,也是最终负责者——不过,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尽管自我未必是决策者,但却是最终的负责者。本我和超我就像随意发号施令的长官,但却对最终的结果不负责。
不能不说自我是很悲催的。
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改变决策者不为决策负责的情况,真正让自我理性决策、理性执行,并为最终的决策负责,需要我们要不断地拷问自己:
这个决策来自哪里?本我、超我,还是第三种情况?
用发展的眼光看自我
第三种情况即是客观情况——一切决策和执行最可靠的依据。
所谓一切从实际出发,所谓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都是尊重并遵循客观实际的表现。
依据客观决策,需要自我做到几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觉察当下的决策倾向。
觉察,几乎是所有心理学派在个案咨询或者治疗中都较为提倡的方法。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用我们的意识去体察潜意识。
比如萨提亚提出的5A沟通模式,首先提到的就是自我觉察。
二、协调本我和超我。
交易中的恐惧、贪婪,多数来自本我和超我对自我的“指导”,我们一定要用客观的规则将其与指导分别开来。告诉自己,自我所执行的决策未必来自客观的规则,可能来自本我的冲动或欲望,可能来自超我不符实际的道德感或追求完美的倾向。但作为最终为决策负责的自我,是有权利不执行它们给出的不符合实际和长远发展的决策的。
自我是有选择的自由的,正是自我的选择自由才真正体现了人的自由。
三、学习和练习。
自我要协调好本我和超我,是需要技巧、方法和方式的。
自我的成长,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协调本我和超我。
本我、超我和自我并不冤家对手,它们本身是可以和谐相处的——我们说身心灵一致的人气质端庄、从容优雅,背后无非是三者的相互和谐。
但是要达到这一点,需要自我的不断学习和练习。
人的成长来自自我的成长,自我的成长既要抵得住本我的欲望诱惑,不去做不该做的事,又要抵得住超我对完美的追求等,去做该做但可能会经历失败和丢脸的事。
四、与本我、超我共同成长。
自我的强大,最终将说服本我,欲望不是完全不满足,而是当下不能满足,所以才有了延迟满足的说法;最终将也将说服超我,追求成长和强大,比追求当下的完美更重要,丢脸不可怕,失败也不可怕,重在未来,而非当下。
这样的路,自我走得多了,本我和超我慢慢也会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