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生水起:价值投资哲学!

(2017-12-03 12:36:07)
标签:

操作策略

缠中说禅

杂谈

炒股为生

分类: 买点卖点

风生水起,40岁,价值投资,投资小盘成长股,挖坑最优质的公司,居住青岛,喜欢听歌,旅游。现在已经拥有2亿以上的资金,财务自由。不谈江湖,只谈风月。  2008年捕捉航天信息,大华股份,水晶光电,等无数牛股。




风生水起:        内地股市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掠夺场



只要有一丝机会,管理层和上市公司就会想尽办法捞钱(说的冠冕堂皇一点就是融资),而这些圈钱的公司中真正能给投资者高回报的寥寥无几.         扩容太快对股市的压力是不言自喻,每当由于扩容导致大盘走弱,股民都会很自然地把矛头指向管理层,殊不知其根源还是在股民自身,没有股民的推波助澜,管理层只怕也不敢这么肆无忌惮吧.在我看来,多数股民都是贪婪且倾向于投机的,大都想趁着市场好捞一把就走人,所以不管之前受过什么再大的伤害,只要股市呈现出赚钱效应,都会乖乖的把手中的钱投入到股市.管理层自然是摸清了股民这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心理,所以对市场简直是调控自如.股民发现自己屡被市场愚弄后,彻底对股票丧失了信心,


于是管理层开始描绘出种种美好的蓝图,再加上媒体和机构的一唱一和,用不了多久股民便好了伤疤忘了痛,完全沉浸在赚钱的兴奋当中去了.就当全体股民为这个市场开始欢呼雀跃的时候,管理层也就不再客气了,毕竟咱们的股市主要目的是为了融资,不趁现在行情好的时候多圈点钱,以后只怕就没这么便利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个道理管理层还是相当清楚的.只是可怜了那些倾其囊中所有投向股市的老百姓,有了他们的支持,政府脸上光彩了,上市公司老总的身价提升了,基金经理的腰包膨胀了,而股民赚钱的幻想则再次破灭了.   


      原本以为经过四年的熊市后,内地的股市应该会发生一些本质上的变化,至少上市公司的诚信度和对股民的回报要改善很多,但现在看来除了在规模上比以前扩大外,股市的本质仍旧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如果你希望在股市里能长期有所收益,就得学会时刻保护自己,不能轻信于管理层和任何机构.在投资的时候做足功课,找准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向并随时克服贪婪和恐惧.   


 自从开博之后,每个周末在博客上写投资周记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习惯,写这东西的初衷本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投资历程,但是网络又是个公众媒体,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访问我的博客,我的文章似乎有些偏离最初的轨道,不再是为自己而写了。由于投资是个极度敏感的话题,有时候我的一个想法或是某一句话就有可能对其他人的行为造成影响,


所以我在写周记的时候必须处处谨慎,而不能象以前那样畅所欲言。有时候我也在想,博客上的投资周记有没有延续的必要?每到周末,不管有无空闲,我都会整理一下头绪认真的去写。只是有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感慨要发,但为了“交差”还是搜刮肚肠把文章给拼凑出来,而翻来覆去的那几个话题,让我自己也心生倦怠了。不过既然坚持了这么久,


我暂时还不想中断这个习惯,但在形式上会进行一些变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做模板式的嵌入,也不再过多的谈论行情和个股的操作, 而是把更多的笔墨放在投资心得上。     股市是个致富的好场所,但没有足够的付出是不可能有很高的回报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而读书和思考则是加强内功的最有效方法,通过吸收投资大师们的一些精髓,可以避免自己少走弯路。


本周我开始重点阅读美国晨星公司的股票分析负责人帕特.多尔西的经典《股市真规则》,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这是一本通俗易懂且实用性很强的书,能很清晰的让你学会如何去分析上市公司。有意思的是,书中很多观点与我目前的投资理念竟然十分吻合,比如在谈到公司竞争优势的5条途径时,我发现我目前的3个股票全部都能对号入座,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我目前的持股信心。 


 


    

 有些股票不太适合与他们谈恋爱      


         回顾这几年的股市表现,我发现有以下一些股票还是不太适合与他们谈恋爱的:      1,超级大盘股。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有人说了这样一个笑话:恋上中石油,吃饭要发愁;银行投工商,利润全泡汤。从我的投资生涯来看,我极少参与超级大盘股,主要是基于两个因素,首先是超级大盘股需要较大的资金去炒作,通常只有在特大行情时超级大盘股才会有上佳的表现,尽管目前国内的资金流动性仍严重过剩,但并不代表会永远保持这种状态,一旦资金的供给出现问题,要把这些巨无霸炒上去,难度就相当大了;


其次,这些超级大盘股企业规模都非常大,由于本身的基数已经不小,要想实现连续的高增长也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大企业的子公司和项目都非常多,你很难保证每个子公司和项目都呈匀速发展的态势。即使有部分项目能带来很好的收益,但由于总的盘子过大,摊薄到每股收益上可能就不太明显了,甚至还有可能因其他项目的拖累被抵消掉。而相对来说,小股本的企业机会则要多一些,一旦某个新产品得到快速推广,在每股收益的体现上就是非常直观的,而且在整体行情不是很乐观的前提下,


小盘股也可能存在着局部走牛的机会。综合来看,小盘股只要企业一直保持增长,哪怕你在牛市顶峰以高价买入,未来几年也有可能解套获利。比如2001年用友软件上市时正处于大盘见顶时期,即便你是以上市首日最高价100元(相当于200倍市赢率)买的话,在06年就会解套获利,在07年股价复权就会高达300多元。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大盘股都不值得长线投资,像万科和中兴通讯这种股票给投资者的回报还是很丰厚的。      


  2,强周期股票。周期性太强的股票肯定不能和他谈恋爱,只能投机性的参与一把,比如有色、远洋运输、券商等。        3,无实质业绩支撑的垃圾股。垃圾股往往会因低价和重组预期以及其他种种题材而得到市场疯狂炒作,但如果没有实质性的重组,未来几年不能给主营业绩带较大的改善,则很有可能让你反复坐电梯,甚至会让你倒贴。     


   4,估值过高的“伪成长股”。有不少企业在上市时,往往会进行过度包装,以“高成长”的姿态出现在这个市场,从而获得过高的估值,比如07年上市的广陆数测以及01年上市的长江通信即是如此。这类股票在小盘次新股里居多,一般的投资者也很难辨别真伪,不过相对于前几种股票而言,这类股票给投资者解套获利的机会还是要大一些。     


   所以,要想让你的长线投资获取好的收益,选择好的对象是非常关键的,只有把这个前提工作先做好,然后再坚持,才会有好的效果。很多人之所以没有信心坚持到最后,归根结底可能还是对选择的投资对象有所怀疑,当股价长时间低迷时,往往会认为是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自己对选择的投资对象有足够的信心呢?我觉得还是需要扎实的研究和经验的积累,而不能单纯去听消息或者跟某些你认为的高手操作。 


     就以大华为例,我来说明一下为什么我会坚持到现在。      首先,这只股票是我自己选出来的,而不是听任何人介绍或者有什么消息。      其次,在介入大华时,我认真分析了企业的管理、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通过和其他中小盘成长股的比较,我认为他的估值始终是偏低,相对来说风险要小很多。      第三,由于我在电子信息行业方面的调研有些优势,加上这些年在电子行业股票研究上的经验积累,我对这家企业以及竞争对手的真实经营情况总体上还是能了解到的。     第四,在去年年底公司业绩出现修正和年报送股预期落空时,我对企业的诚信度也产生了质疑,但我在买入股票时也已经做了最坏打算,因为按照我历年的经验来看,即便万一我对企业看走了眼,这么小的股本还是具备很强的炒作价值,解套赚钱肯定不是问题,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


当然,为了慎重起见,我还是特意去公司看了一下,主要是想了解一下管理层的态度和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从浙江回来之后,我对大华的信心增强了不少,从4月下旬至今没有卖出一股,信心的来源一方面是我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吴总。其实我和吴总的接触并不多,只是见过一次面,另外通过几次电话,而且我也从来不去问股票走势、业绩有多少、是否送股这些问题,通常都是就企业经营和发展上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咨询。实事求是的说,吴总和我交流时并没有直接给我多少信心,相反谈了不少公司客观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一些困难,但通过几次接触,我感觉吴总虽然比较低调,但是个很坦诚、务实而且能力很强的人,和我接触到的其他上市公司的董秘相比,吴总对公司经营业务的熟知程度明显要强很多,尽管他没有说大华如何如何好,但我从他的言语中能明显感觉到对企业的责任心和很强的进取精神,有这样的高管在,而且还被能受到老板器重,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懂得放弃和懂得珍惜        我周围很多的朋友,都觉得我过的很快乐,但他们却很难明白,我之所以能长期保持这种快乐的状态,就在于我放弃了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比如大学毕业,我放弃了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发展的机会,选择了青岛这座二线城市,虽然青岛远不如上海繁华,发展的机会也要少很多,但这里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朴实的民风让我倍感舒适和温暖;上班后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在单位也深得领导重用,事业算的上是蒸蒸日上,不过仅仅工作三年,我就离开了原先的工作单位,尽管当时有着诸多的优越感和便利条件,但这种生活让我有些身心疲惫,最终我还是放弃了许多同事都眼馋的机会,


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一条道路。虽然这条路刚开始走的很辛苦,但通过多年的摸索和付出,不仅让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保障,也让我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且充实。事实上,在股市里,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学会去放弃一些东西,比如每天的热点虽然看着诱人,但未必就对你合适,如果你不能有效地去把握,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弃。只有放弃了那些不属于我们的投资机会,我们的投资环境才会变得纯净,这样我们在股市里赚钱也就相对要简单。     


  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原本很宝贵的东西,都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其价值,或者因为得到时太容易,也就不懂得去爱护和珍惜。比如我们本来拥有一个清新的自然环境,可是却因为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造成了巨大的污染,于是再想拥有当初那么美好的生活环境已经很难成为现实。再比如说,我们本来是有个健康的体魄,可是很多人为了追逐名利,长期糟蹋自己的身体,等到身体出现状况时,再多的名利可能也难换回当初的健康了。


有时候看着人们在这个世界里整日奔忙,为了让自己今后过的更好,宁可抛弃身边唾手可得的幸福,可是随着年岁的日渐增长,虽然有些以前不曾拥有的东西得到了,但很多人并没有幸福感,甚至感觉还不如从前快乐。再把话题转回到股票上,据我了解,不少股民都曾经拥有过不少大牛股,如果当初他们懂得珍惜这些股票,好好守住自己的筹码,可能最后累计下来有着不菲的收益,只可惜就在他们低价买进这些大黑马之后,却成天幻想多赚钱,想去把握住市场里的每一个机会,于是终日在股市里忙忙碌碌,反复折腾,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最终一算账,却发现反倒是当初持有股票不动更为划算,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很多人都比较佩服我的眼光和耐心,事实上我也是一步一步总结和积累才做到这样的,其实也是有过先例的。      05-06年的时候是个大牛市,当时我特别看好双鹭药业这只股票,经过仔细分析,我觉得这只股票未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只是在整个06年双鹭的股价波动都很小,始终在一个小的范围来回震荡,而那年的行情又特别好,我重仓的航天信息也处于比较好的上升态势。所以我并没有急着建仓,计划把航天信息做的差不多后,一旦双鹭启动我就立刻把资金切过去。


可惜事情并不像我预期的那么顺利,到07年初,双鹭很快就启动,股价出现快速上涨,而这时候航信的表现也比较强,就这样一边是股价涨的太快我来不及买进,另一边也是股价强劲上涨我不舍得卖出,最终还是选择了持有航信而放弃双鹭。07年春节之后,这2只股票的走势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双鹭一直往上,从06年底的14块多一口气涨到08年2月的100多,即便是08年大熊市仍旧有30%左右的涨幅,相比之下,航信的表现就差的太多。这个事例就给了我一个很深刻的教训:如果一只高成长的小盘股,你能确定他未来的成长性,宁可牺牲一些机会成本在里面等候,也比启动之后再参与要保险得多。


假如我在06年初10元附近就建仓双鹭,即便是错过了一年的大行情,但后来一年近10倍的上涨则完全可以弥补前一年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深刻的经历,我这2年对大华才一直不离不弃,我相信真正有潜质的好企业,其内在价值最终都是要通过股价体现出来的,前面没有涨的利润,未来几年或许会加倍甚至超额返还给你。       选对一只好股票比预测大盘和设置良好的买卖点位要重要的多。说实话,我很庆幸自己没有走太多的弯路,早早的就踏上了研究企业的这条光明大道,其实当初这样选择并没有人指引我,也没有参考什么经典著作,纯粹就是一种下意识的反映。和大多数人一样,我进入股市后也是从K线等技术指标着手,无奈对这些东西始终不开窍,又没有任何兴趣,所以才转而去研究企业的基本面,只是没想到这条路越走越宽,而且越来越上瘾,现在与其说我是对股票有兴趣,还不如说我喜欢研究企业要更为确切一些。


        如果一家在某个细分领域占据优势的小企业,本身有着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同时所处的行业又面临着较大的发展空间,那你持有个3-4年可能会取得超预期的回报。以我投资的股票为例做个简单的假设:04年以10万元投资航天信息,08年退出获得9倍的投资收益;随后用这90万投资大华股份,目前大约是5倍收益,假如到2012年大华股份在目前的价格基础上再翻一倍,那么当初的10万到2012年就已经增值到900万。如果以这些资金,在12年从大华股份退出后再抓一只4年涨10倍的股票,那么到2016年当初的10万就可能增值到9000万,也就是说12年的时间仅仅3只股票,就可能让你实现从10万到亿的目标。这虽然只是个假设,但实际上真要做到也不算太难,只要你选对股票,耐住寂寞,或许就是件很轻松的事。所以,对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这些小企业,如果你运用的不好,可能会让你的资金很快就打水漂,但如果你合理有效的去捕捉里面的机会,就很容易做到人们常说的“财务自由”的生活状态。


  我的一些投资心得       对于价值投资,每个人的理解好像都不太一样。在有些人看来,价值投资就是像巴菲特那样投资传统意义的消费概念股,而且长期持有不动,所以国内很多人一说起价值投资就爱提苏宁和茅台。另外,作为价值投资最核心的要素--估值,大家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而用市盈率来衡量股票的估值是否合理,则俨然被众多价值投资者达成了共识。倘若价值投资要真是这么简单,那只要略懂算术,就可以在股市里找出潜力黑马,这样赚钱的人也会大把存在了。


尽管我一直把我的投资行为也定义为价值投资,但我这种“价值投资”和大家通常所理解的价值投资应该存在着很大区别。有的人喜欢照搬书本,墨守陈规,对我投资过程中的一些操作细节可能无法理解或者不予认可。在我看来,价值投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只要把握住“价值低估时买入,价值高估时抛出”这个本质的东西就行,至于那些操作上的细节,我想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同样一个投资标的,每个人由于认识、了解的程度不一致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且在估值时还可能会受个人偏好甚至情感因素的影响。这就好比现在时兴的选秀比赛中,评委们对选手的评估并没有统一、严格的标准,如果大家都参照一个模式去打分,那类似李宇春、曾轶可这样的选手或许就会早早退出选秀舞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