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水起:价值投资哲学!
(2017-12-03 12:36:07)
标签:
操作策略缠中说禅杂谈炒股为生 |
分类: 买点卖点 |
风生水起,40岁,价值投资,投资小盘成长股,挖坑最优质的公司,居住青岛,喜欢听歌,旅游。现在已经拥有2亿以上的资金,财务自由。不谈江湖,只谈风月。
风生水起:
只要有一丝机会,管理层和上市公司就会想尽办法捞钱(说的冠冕堂皇一点就是融资),而这些圈钱的公司中真正能给投资者高回报的寥寥无几.
于是管理层开始描绘出种种美好的蓝图,再加上媒体和机构的一唱一和,用不了多久股民便好了伤疤忘了痛,完全沉浸在赚钱的兴奋当中去了.就当全体股民为这个市场开始欢呼雀跃的时候,管理层也就不再客气了,毕竟咱们的股市主要目的是为了融资,不趁现在行情好的时候多圈点钱,以后只怕就没这么便利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个道理管理层还是相当清楚的.只是可怜了那些倾其囊中所有投向股市的老百姓,有了他们的支持,政府脸上光彩了,上市公司老总的身价提升了,基金经理的腰包膨胀了,而股民赚钱的幻想则再次破灭了.
所以我在写周记的时候必须处处谨慎,而不能象以前那样畅所欲言。有时候我也在想,博客上的投资周记有没有延续的必要?每到周末,不管有无空闲,我都会整理一下头绪认真的去写。只是有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感慨要发,但为了“交差”还是搜刮肚肠把文章给拼凑出来,而翻来覆去的那几个话题,让我自己也心生倦怠了。不过既然坚持了这么久,
我暂时还不想中断这个习惯,但在形式上会进行一些变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做模板式的嵌入,也不再过多的谈论行情和个股的操作,
而是把更多的笔墨放在投资心得上。
本周我开始重点阅读美国晨星公司的股票分析负责人帕特.多尔西的经典《股市真规则》,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这是一本通俗易懂且实用性很强的书,能很清晰的让你学会如何去分析上市公司。有意思的是,书中很多观点与我目前的投资理念竟然十分吻合,比如在谈到公司竞争优势的5条途径时,我发现我目前的3个股票全部都能对号入座,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我目前的持股信心。
其次,这些超级大盘股企业规模都非常大,由于本身的基数已经不小,要想实现连续的高增长也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大企业的子公司和项目都非常多,你很难保证每个子公司和项目都呈匀速发展的态势。即使有部分项目能带来很好的收益,但由于总的盘子过大,摊薄到每股收益上可能就不太明显了,甚至还有可能因其他项目的拖累被抵消掉。而相对来说,小股本的企业机会则要多一些,一旦某个新产品得到快速推广,在每股收益的体现上就是非常直观的,而且在整体行情不是很乐观的前提下,
小盘股也可能存在着局部走牛的机会。综合来看,小盘股只要企业一直保持增长,哪怕你在牛市顶峰以高价买入,未来几年也有可能解套获利。比如2001年用友软件上市时正处于大盘见顶时期,即便你是以上市首日最高价100元(相当于200倍市赢率)买的话,在06年就会解套获利,在07年股价复权就会高达300多元。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大盘股都不值得长线投资,像万科和中兴通讯这种股票给投资者的回报还是很丰厚的。
当然,为了慎重起见,我还是特意去公司看了一下,主要是想了解一下管理层的态度和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从浙江回来之后,我对大华的信心增强了不少,从4月下旬至今没有卖出一股,信心的来源一方面是我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吴总。其实我和吴总的接触并不多,只是见过一次面,另外通过几次电话,而且我也从来不去问股票走势、业绩有多少、是否送股这些问题,通常都是就企业经营和发展上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咨询。实事求是的说,吴总和我交流时并没有直接给我多少信心,相反谈了不少公司客观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一些困难,但通过几次接触,我感觉吴总虽然比较低调,但是个很坦诚、务实而且能力很强的人,和我接触到的其他上市公司的董秘相比,吴总对公司经营业务的熟知程度明显要强很多,尽管他没有说大华如何如何好,但我从他的言语中能明显感觉到对企业的责任心和很强的进取精神,有这样的高管在,而且还被能受到老板器重,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一条道路。虽然这条路刚开始走的很辛苦,但通过多年的摸索和付出,不仅让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保障,也让我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且充实。事实上,在股市里,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学会去放弃一些东西,比如每天的热点虽然看着诱人,但未必就对你合适,如果你不能有效地去把握,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弃。只有放弃了那些不属于我们的投资机会,我们的投资环境才会变得纯净,这样我们在股市里赚钱也就相对要简单。
有时候看着人们在这个世界里整日奔忙,为了让自己今后过的更好,宁可抛弃身边唾手可得的幸福,可是随着年岁的日渐增长,虽然有些以前不曾拥有的东西得到了,但很多人并没有幸福感,甚至感觉还不如从前快乐。再把话题转回到股票上,据我了解,不少股民都曾经拥有过不少大牛股,如果当初他们懂得珍惜这些股票,好好守住自己的筹码,可能最后累计下来有着不菲的收益,只可惜就在他们低价买进这些大黑马之后,却成天幻想多赚钱,想去把握住市场里的每一个机会,于是终日在股市里忙忙碌碌,反复折腾,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最终一算账,却发现反倒是当初持有股票不动更为划算,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可惜事情并不像我预期的那么顺利,到07年初,双鹭很快就启动,股价出现快速上涨,而这时候航信的表现也比较强,就这样一边是股价涨的太快我来不及买进,另一边也是股价强劲上涨我不舍得卖出,最终还是选择了持有航信而放弃双鹭。07年春节之后,这2只股票的走势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双鹭一直往上,从06年底的14块多一口气涨到08年2月的100多,即便是08年大熊市仍旧有30%左右的涨幅,相比之下,航信的表现就差的太多。这个事例就给了我一个很深刻的教训:如果一只高成长的小盘股,你能确定他未来的成长性,宁可牺牲一些机会成本在里面等候,也比启动之后再参与要保险得多。
假如我在06年初10元附近就建仓双鹭,即便是错过了一年的大行情,但后来一年近10倍的上涨则完全可以弥补前一年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深刻的经历,我这2年对大华才一直不离不弃,我相信真正有潜质的好企业,其内在价值最终都是要通过股价体现出来的,前面没有涨的利润,未来几年或许会加倍甚至超额返还给你。
尽管我一直把我的投资行为也定义为价值投资,但我这种“价值投资”和大家通常所理解的价值投资应该存在着很大区别。有的人喜欢照搬书本,墨守陈规,对我投资过程中的一些操作细节可能无法理解或者不予认可。在我看来,价值投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只要把握住“价值低估时买入,价值高估时抛出”这个本质的东西就行,至于那些操作上的细节,我想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同样一个投资标的,每个人由于认识、了解的程度不一致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且在估值时还可能会受个人偏好甚至情感因素的影响。这就好比现在时兴的选秀比赛中,评委们对选手的评估并没有统一、严格的标准,如果大家都参照一个模式去打分,那类似李宇春、曾轶可这样的选手或许就会早早退出选秀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