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00073

(2017-09-06 09:26:20)
标签:

操作策略

缠中说禅

分类: 个股研究,选股策略
2017年6月份以来,钴价迎来了年内第二波涨价势头,部分上游原材料企业甚至为了利益而修改长期以来的供货规则,将中游客户“锁量锁价”改为“锁量不锁价”。

  从市场角度来看,三元电池的比例将增加,带动着钴的市场需求会继续上升。有研究机构透露,未来几年内,钴在全球动力电池中的需求平均年增长速度在10%左右,而在中国市场上,平均年增长速度在12.5%左右。2017-2018年内,钴的市场缺口将超过30000吨/年。

  “2016年,中国80%以上的钴需求来自电池领域。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来,三元电池需求集中爆发。当前新能源乘用车和专用车转向三元电池是大势所趋,三元电池占比提高将长期提升对金属钴的需求。”业内人士认为,从供给侧来看,钴的此番涨价应该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然而,对于三元电池企业来说,目前还没有找到可替代钴的金属。大家为了缓解钴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只能通过技术升级,尽量减少钴的用量。

  “未来三元电池中镍钴锰配比量将发生变化,现在主流三元电池镍钴锰配比是5:2:3,今后有可能变成6:2:2或是8:1:1”。业内人士表示。

  由此可见,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即将成为“香饽饽”。其实除钴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在动力电池材料里面,由于镍的用量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呈正比,而能量密度又关乎新能源车的补贴额度,在市场竞争中举足轻重。因此,高镍路线成为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的最好选择。

  受到2020年能量密度300Wh/kg的小目标的影响,此前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抛出了自己的三元电池规划。而在这些规划中,高镍三元材料被不断的提及。如比亚迪称,三元电池希望在2018年做到240Wh/kg,2020年可做到300Wh/kg,正极会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宁德时代也表示,2016年能量密度已可做到200-250Wh/kg,“十三五”期间希望实现350Wh/kg目标,材料体系为高镍三元材料;国轩高科2020年目标是300-350Wh/kg,同样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此外,包括比克动力等电池企业,也选择了高镍正极材料的路线。

  不管是从经济性的角度,还是从能量密度的角度,从目前情况来看高镍正极材料无疑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很多企业也认识到了高镍材料的价值,纷纷投入巨研究。

  更何况,钴还具有一定的毒性,镍的含量上升会减少钴的使用量,因此增加镍的比例几乎可以说是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如果单从能量密度来看,NCM523的能量密度最高为200Wh/Kg,而NCM622和NCA811分别最高可达230Wh/Kg和280Wh/Kg以上。未来,随着能量密度比要求的提升以及消费者对续航里程的延长,三元电池技术必然会向NCM622和NCM811甚至是NCA转移。

  由此可见,高镍正极材料自然也会成为受益最为明显的细分领域,未来在正极材料领域烧成燎原之势也是指日可待。

三元电池成趋势

  国内目前主流新能源车企的锂电池成本在1300-1700元/度电,而特斯拉的电池成本已经降至125美元/度电(折合人民币约850元),锂电池成本下降会是长期趋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价格也会是一个长期下滑的走势,因为除了降价外,摊低成本最好的方式之一是改进锂电池技术,提升能量密度比。

  中国的锂电技术相比日本晚了10年之久,与韩国同时兴起于上个世纪末,最终于2005年形成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格局。但中国当年效仿的是美国磷酸铁锂技术路线,而韩日走的是三元电池路线,最直观的两个例子是,国内新能源整车龙头比亚迪去年还全部是磷酸铁锂的产能,而特斯拉放着本土主流的磷酸铁锂不用,却跑去用日本松下的电池。

  三元电池最大优势就是能量密度高,磷酸铁锂理论能量密度为170Wh/Kg,而三元电池可以做到300以上。随着电动车续航里程的要求逐渐提高,国内锂电产业这几年也在逐步放弃磷酸铁锂路线,向三元系靠拢:

  1)从政策角度看,根据《中国制造2025》对动力电池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国内能量密度需要达到300Wh/Kg,2025年提升至400Wh/Kg,按照这个数值,磷酸铁锂技术上根本无法达到。

  2)从推广目录看,由于能量密度比与补贴挂钩,为最大拿到补贴,乘用车和物流车使用三元电池的比例大幅提升。今年前7批次的推广目录中,纯电动乘用车和客车的能量密度比基本出现主批次提升的趋势,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的平均能量密度比由103.8Wh/Kg逐批次提升至127.2Wh/Kg,客车由114.6Wh/Kg提升至118.26Wh/Kg。走三元路线的乘用车及物流车也在逐渐增加,第1-3批、第4批、第5批、第6批、第7批使用三元电池的比例分别为72.7%、74.1%、75.9%、95.65%和97.5%。

  3)从产能规划看,2015-2017年国外锂电大厂如三星SDI、LG化学等新增产能全部为三元系。国内如比克、超威、天能、天鹏、福斯特2017年规划的产能全部是三元,连磷酸铁锂巨头比亚迪这两年涉足这一技术路线。2015年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的占比分别为69%和28%,2016年是60%和38%,预计2017年将呈现出对半分的市场格局,到明年大概率会超过磷酸铁锂。

  整体而言,中国电动车最大的问题还是在电池技术上,过去路线错误已经导致产业落后于韩国至少三年,如今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企业的产能都已转向三元系,可以判断,未来国内锂电产业走三元路线已经确定。

  高镍正极最受益

  在锂电池生产成本构成中,正极材料占比约为25%-30%,在四大材料中占比最高,2016年全国正极材料产量16.16万吨,同比增长42%,产值高达208亿元。虽然正极材料毛利只有10%-15%,不及隔膜和电解液等细分材料,但盈利能力稳定,价格下降空间小。

  正极材料的实际比容量在200mAh/g左右,负极材料在360mAh/g,石墨负极的理论容量在372mAh/g,也就是说负极提升能量密度比已经遭遇瓶颈,因此正极材料是提升能量密度比的主要细分领域。

  目前锂电池正极材料大致有五种,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镍钴锰酸锂(NCM)、镍钴铝酸锂(NCA),其中三元锂电池主要使用的是最后两种材料。NCA具有比容量高、循环好等特点,比单一正极材料更具有优势,NCA是特斯拉使用的电池,由于合成难度较高,市场基本上被日韩企业垄断,国内仅贝特瑞等少数几家企业在试生产。目前国内主要用的三元电池为NCM。从类型看,NCM材料主要包括NCM111、NCM424、NCM523、NCM622和NCM811等。

  三元电池型号中的数值是镍钴锰三种材料的比例,数值越大,镍含量越大,能量密度比也就越高。当前市场上主要还是以523为主,据高工锂电测算,2016年NCM523的产量占比约为76%,而NCM111和NCM622则分别占比13%和10%。

  NCM523的能量密度最高为200Wh/Kg,而NCM622和NCA811分别最高可达230Wh/Kg和280Wh/Kg以上。而且由于钴具有一定毒性,并且价格较高,镍的含量上升会相应减少钴的使用量,因此增加镍的比例是件两全其美的事情。未来随着能力密度比要求的提升以及消费者对续航里程的延长,三元电池技术会向NCM622和NCM811甚至是NCA逐步转移,高镍正极材料会是受益最为明显的细分领域。

  另外受益比较明显的还有涂覆湿法隔膜。三元电池的唯一缺点就是安全性,之前停止在客车上运用就是因为这个问题,特斯拉用的NCA电池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主要是特斯拉有独特的电池冷却系统和管理系统。从电池内部构造看,涂覆湿法隔膜更适合用于三元电池,主要原因是其能高荣明显改善电池的热稳定性。三元电池能量密度高容易导致温度上升隔膜收缩,锂离子通透性变差,从而引发电池起火。但涂覆湿法隔膜能将热收缩率控制在2%左右,通透性远好于普通干法隔膜。

  从投资的角度看,A股正极材料上市公司有杉杉股份、厦门钨业、当升科技、科恒股份、国轩高科、格林美等几家,其中杉杉的产能国内排名第一,当升科技则是高镍市场绝对龙头。投资者可重点留意当升科技,公司在NCM523和611上已具备8000吨和2000吨的产能,今年下半年还将新增2000吨和3000吨,在高镍系的NCM811和NCA领域都有产能布局,且都在未来两年内逐步投产,产能搭配最为合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