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的原因: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将要出台!

标签:
操作策略缠中说禅炒股为生股票 |
分类: 大盘走势之缠论解盘 |
暴跌的原因: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将要出台!
市场暴跌有看的到的,也有看不到的。但没有什么消息大主力不提前知道,严格监管,金融反腐,去虚向实,降低杠杆,特别是各种股市的监管政策史上最强。那么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暴跌原因呢?

从目前资本市场来看,规模化的发展已体现格外明显。据中国证监会相关信息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发行累计融资1万多亿元,同比增长80%,交易所债券市场累计发行3万多亿元,同比增长60%。到目前为止,在交易所市场上市的公司已超过3000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超过10000家。同时,我们研究发现,多层次市场中的四板市场也出现超过50000家的挂牌规模。可以说,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呈现规模化态势格外明显。
世界主要资本市场发展轨迹表明,在发展的同时,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格外重要,也是体现市场活力的关键因素。对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笔者认为,优胜劣汰机制的完善与严格执行至关重要。
据《证券日报》相关信息显示:A股市场的退市制度始于2001年,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2月23日发布了《亏损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之后又于2001年11月30日在原有办法基础上加以修订,中国的退市制度正式推行,此时主要以盈利指标为判断公司退市的标准。201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对退市制度进行改革,核心改革措施有两个,一是增加“主动退市”情形,二是确立“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
从多层次市场的新三板市场来看,退市制度也在加快。2016年10月21日晚,《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发布。研究认为,建立常态化、市场化的摘牌机制,挂牌企业的违规成本将进一步增加,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督导机构的责任更加重大,新三板制度建设迈出了新的一步,对于优胜劣汰的资本市场机制是一种完善与促进,三板公司摘牌退市将有章可循。今年三板市场主动与强制摘牌量出现大的变化,也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推进的一个信号。
观察发现,自2015年前PT水仙首开依法退市之门后,在市场大幅扩容的同时,从中穿行而过的退市公司却日渐稀少,近八年来更是只有8家。可以说,市场“优胜劣汰”机制面临的挑战非常明显,这与世界主要资本市场上市与退市的市场化存在较大区别,也形成了炒壳与借壳等较多的市场轨迹情况,部分严重绩差及问题公司屡屡能够重生,这使得市场资源配合功能面临的挑战也异常严峻。据《证券时报》数据中心统计,2016年初至12月初,已有4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54份立案调查通知书,2017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欣泰电气欺诈上市一事正式作出行政处罚,并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可视为对问题公司的一个政策性强制退市的强烈信号。
观察发现,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一方面,坚持依法从严全面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市场乱象不姑息、零容忍,铁腕治市。另一方面,尊重市场规律,及时应对化解风险隐患,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使市场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总体来看,上述举措具有较积极的作用,但从股票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来看,仍须完善与加强。
2016年12月27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指出:“对于走不动、跟不上或者有重大违法的上市公司,要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实现优胜劣汰,增强市场活力”。据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统计显示:纳斯达克每年有大约8%的公司退市,其中大约一半是强制退市。纽交所的退市率大约为6%,其中约1/3是强制退市。由于退市企业和IPO企业数量相当,美国股票市场相对健康,优胜劣汰机制明显,这也是市场活力不断体现的较为关键因素。
今年5月,深圳证监局局长张云东指出:优胜劣汰乃资本市场之本。研究认为,资本市场需要一个有效的发行上市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通畅有序的退市制度,抑制绩差公司借壳重组。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虽然业界为此呼吁和努力多年,但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利益的驱动,这个问题的解决没有完善或刚性制度。
从现行退市制度来看,虽然有一些法律法规条款,但从有效性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仍然需要完善与市场化。以此维护市场秩序,市场必须重新审视“借壳”与退市问题,并以此入手诊治市场诸病。缺乏一个坚决有效的退市制度,不仅会使得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成为空谈,同时,也将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伤害投资者利益。
总体来看,目前监管层所提出的“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实现优胜劣汰,增强市场活力”的观点,是实现推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一个方向,而要实现这种目标或市场化,目前依然可能面临一定的阻力,但从资本市场长远与健康发展来看,优胜劣汰机制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规模化的背景下,需要提高到战略上对待,预计2017年强制退市制度或将深化与突破。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何让上市公司、投资者与市场主体等自觉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接受它的挑战,并主动引进这种机制于企业经营,提升竞争力。承认优胜劣汰机制的客观性,方能使市场参与者与主体能在经营中确立起生存竞争的意识,感受到竞争氛围带来的外在压力,从而不断进取,挖掘既有的可控生产要素的创造潜力,进而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后一篇:熊市见底7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