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炒股为生:我们的格局就只能停留在短线交易上吗?

(2016-12-17 10:47:27)
标签:

操作策略

缠中说禅

炒股为生

股票

分类: 心态理念
炒股为生:我们的格局就只能停留在短线交易上吗?

       先说说大盘,自从11月29日提示暴拉中字头是暴跌的前兆,反复强调大量的降低仓位后,大盘从3300调整到了3100,整整200点跌幅。创业板从2200点跌破2000点,跌幅超过200点。上周提醒了周线已经分型的风险,本周就来了一次急跌,中线行情走弱。指数已经跌到了支撑区域,外围行情在美国加息后都比较稳定,下周A股有望企稳构筑反弹。部分个股已经提前反弹,四大金刚中的惠城,友谊,都反弹了四五个交易日了。下周还不能强力的反弹,那么大盘的中线行情就彻底走坏。

     网络有很多伪神,一天到晚就1分钟,5分钟, 天天搏击什么低点抄底逃顶。你们都抄底逃顶了,庄家吃什么去。散户们每天都是接受这些大师的教育,不赔死就奇迹。 俗话说无利不早起! 那些人一天写8到10篇分析,一天到晚直播,收盘后还要用微博和大家互动装逼,他们忙的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股神”是吃饱了撑着,自己用股指期货1分高点,5分低点,如果他们真的能把握所谓的顶底,那地球都是他的了,还用一天到晚那么忙着微博装逼吗?原本还算正常智力的人们,到了股市里怎么就变成弱智了呢?顺便提醒一下愚蠢的人类。假如徐某,WU某,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假如我们都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成为富翁,那么谁还会为我们工作,种田,养牛?我相信有万分之一的高手愿意分享他们的投资智慧,我相信极少大V也有一定的长处,但绝对不会牺牲自己个人生活,把普度众生当成自己职业。当然缠中说禅可以说是普度众生的大师,毕竟这样的人只有亿万分之一。

     很多大V们都说自己这几年来获得了几百倍的利润,即使是真的。 你们的伟大,能伟大得克罗吗? 提鞋都不配吧。毕竟50W倍的成就摆在那里,24年的考察周期,500年内都难以有人超越,每笔交易都认真分析,每一笔交易都有明确的记录。  历史告诉我们,过度的交易,重仓的交易一定是惨败。 频繁的交易,就会造成频繁的止损,99%的过度交易都是亏钱的,50年的金融市场统计数字证明。克罗的利润难道是来自短线?
  
     著名的拉里,威廉斯,在实盘期货比赛中,12个月将1万元变成100多万美元,一年100倍的利润,至今无人超越,当无数的人问威廉斯如何一年赚百倍的,他这样回答到,“掌握大波段,是我一年赚100万美元的唯一方式”他还说道,持有的时间越短,获利的机会就越少,千万不要忘记这个规则,这就是短线交易的秘诀。

     传奇人物杰西, 利弗莫尔说道,我从来没因为我思考而赚到钱,而是因为坐着不动发大财,是坐着不动哦。接着又说,会思考又能坐着不动的少之又少。
         
     思考自己,思考交易,思考市场,做交易经常停下了思考是一种美德。市场的磨炼,本质上是对人性的感悟,通过市场对自己的一个认识过程。 否定,肯定,否定,肯定,反反复复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反思自己的交易行为,反思自己的人性,慎重的选择自己的交易方式和策略。

     不可否认,理论上短线资金利用率最高,10万本金,一周赚10%,一年是970万,一年半后是一个亿,两年后是9.4亿,三年后是910亿,四年后是8万亿,五年后就拥有整个A股。理论上一周赚10%不太难,有时候运气好小白也能碰到几次,正因为拿着1万的本金想着一个亿,所以散户们整天就是杀进杀出, 为了证明这种频繁交易的有效,专家就告诉你必须要设置止损,这样的结果就是频繁的止损。 而大多数的止损未来几周都可能解套的。这是造成长期亏损的根源。

      我们的格局就只能仅仅停留在短线交易上吗?人人都要牛股,人们如此浮躁的心态,如何拿到牛股呢?  大多数人在宁愿在短线上不段的割肉也不愿意回头,因为他还想着一个亿,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跟大V学习,就能练成频繁短线赚大钱的能力,并不是说我让你不频繁短线你就能做到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停下了反省, 要对交易技术,市场本质,人性这三项元素领悟到炉火纯青后才有的功力。整天这题材那题材,天天追高,研究打板,不改正浮躁贪婪的本性,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只有战胜自己的浮躁贪婪,有了自己的思想,不被一帮无耻之徒愚弄时,你才能闲庭信步的交易,赚属于自己的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