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止盈止损铁律

(2016-08-29 15:15:38)
标签:

操作策略

大盘解盘

止盈止损铁律

 

 

止盈:

是指守住阶段性利润,实现阶段性盈利目标。锁住利润,盈利出局!止盈是根据当前市场趋势变化与股价技术指标实施的一种操盘行为。

死叉背离止盈

短线已经出现5日下穿10日线后的再次猛攻个股,并出现新高,都有可能是在冲第二个顶的动作,冲完了,很容易再以大阴线砸下来。例图中就是前面有大阴线打下来,然后造成5日下穿10日线,之后在猛攻起来,并有新高,但注意,指标第二次没有越过前面的指标高点,这就是一种背离现象了。所以,后面很容易出现大阴线砸下来。这是第一种要警惕,并需要在第二个高点择机锁利出局。

 

前面已经是处于连续猛攻之中的个股,由于受到短线市场的下跌影响而出现了短线震荡一下(注意看上攻图中的那个大阴线),之后再接着放更大量猛冲起来的,也是一种加速冲顶动作,之后,很容易出现快速扭转,出现大阴线砸下。这种情况用RSI指标,比较容易把握到顶背离现象。一旦出现背离现象出现,就要择机锁利出局

 

圆弧顶止盈

圆顶形出逃的时机宜选择圆顶雏形初现,5/日线向下弯头出现死叉倾向时出局。

 

短线绝杀

对于前面三十分钟图上涨的一笔出现过强势涨停的股票,第一波上涨结束出现回调的一笔,缩量调整至三十分钟图MA60附近,再次上攻时买进,当涨到上轨压制线卖出,持股时间不超过三天。这种图形价格不触及60线悬空最强,价格触及60线或前面底部三十分钟平台高点次之。这种就是及时的获利收场!

 

技术形态

a.当股价持续上涨与60日线距离过远时,投资者要短期止盈。

 

b.当股价在连续上涨后,单日出现巨量成交,投资者要锁定前期利润,盈利出局!止盈并短期不再关注此股。

 

在实战操作中,投资者都存在侥幸心理,对出现的止盈信息熟视无睹。这一切都是贪念在作怪!投资者要有止盈的信心和决心,不能犹豫不决、拖拖拉拉而贻误了最佳时机。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为了投资的理性、正确性、持久性,宁愿做错,也不能有侥幸心理存在。

止损:

顾名思义即停止进一步扩大损失。止损策略是在投资者错误判断趋势,错误判断行情、错误操作个股或者遭受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投资亏损下及时果断实施的卖出挽救行为。把可能出现的大幅亏损控制在小范围之内。止损是一种紧急启动保护的措施。在持仓处于危险状态下,临盘果断采取的“减损挽救措施”,减少损失,保留实力是止损的核心。

跌破十日线止损

跌破十日操盘线对股价来说常意味着波段行情的终结,大多数机构操盘手都受过严格的训练,内心都非常清楚的该线的重要意义,对于那些连续涨停或大幅拉升的股票,一旦跌破特别是放量跌破十日线的股票,一定要谨慎对待。

 

放量长阴杀跌止损

 

如果自己持有的股票属于刚击穿20、30日均线处于下跌的开始,自己又是短线风格的操作形态,那么投资者应该先行出来规避风险。一般讲这样的股票从日K线上出现第一次的放量破位长阴,后期还有更凶猛的下跌,因此建议先行离场

 

下降三角形止损

高位出现下降三角形跌破其下边线时止损出局

 

头肩顶止损

 

技术量能止损

大量出现在阶段性涨幅之后的头部,如买进之后,遇次日就开始下跌,导致昨日持仓套牢。如果股价连续3天收盘价在最大量当天的最低价之下,则说明主力已经出货,后续下跌风险较大。投资者应该勇敢止损。

 

对达到止损标准的要坚决止损,即使判断失误,造成的损失也较小的。但是,不止损的结果往往是深度的套牢,甚至是亏损巨大的割肉。另外,投资者在成功止损后,往往为了急于弥补止损造成的损失,急于求成、不加研判认清市场运行趋势又频繁操作很容易再次陷入被套的境地中。止损的成功需要投资者对投资纪律的自律能力和深刻认识。

实战操作难免错,心中不必一团火;

出错认输是常事,亏损不止闯大祸。

止损纪律要定死,价格不能差毫丝;

触及止损便出局,管它价格怎放肆。

强势多空价放宽,价格波动要空间;

大势不改可持仓,重压不过周期延。

逆势交易止损窄,防止趋势重新来;

见势不妙快出手,先行出局仓重开。

连续下跌去抄底,无论价格有多低;

只要破位再出现,新低一见止损急。

上涨趋势去做空,逆势交易钱难弄;

新高形成快出局,止损防止价再冲。

固定止损也重要,承受高低定多少;

不必考虑价形态,亏损位到仓平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