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里窥人》的秘密,笔误还是抄错?

标签:
当代鲁迅青春偶像意见领袖天才作家倒韩杂谈 |
分类: 倒韩文汇 |
基本上没人能够否认,韩寒的成名,是源于这篇号称为“根据行为艺术般的命题现场写作的”复赛文章——《杯里窥人》。并非因为这篇文章写得好,而是一个16岁高一年级学生能写这样看似深刻且引经据典的文章形成的强烈反差效果使然——这和故意穿着脏乱衣服说着口音浓厚的家乡话去参加选秀比赛突然亮出一嗓子有点专业味道的歌喉所产生的反差效果类似。
这篇参赛作文,新概念作文比赛主办方称题目是“李其纲(萌芽编辑)在一个有水的茶杯内放进了一张揉成一团的纸(道林纸或茶叶包纸等)”。据称韩寒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文章构思并写出了这篇能够与其年龄形成强烈反差的“惊世之作”,当然,我们不知道韩寒为何将“纸”写成了“布”——自由创作吗?这个说法很牵强,注意这是命题作文。但这姑且不论。
我们先来看看韩寒参加这届新概念作文比赛的全部文章——共三篇。
韩寒报名参赛提交的作文有两篇,一篇是《求医》、一篇是《书店》,这两篇都是以叙事为主线的“夹叙夹议”文章。这里不谈两篇文章中与韩寒年龄经历不相符的问题,只强调的是,这两篇文章叙事脉络清晰,除了视角有些猥琐之外,不乏诙谐幽默,可以算是两篇好文章;也足见作者有着较强的《故事会》式文字功底。但《杯里窥人》却完全是评论式杂文,需要作者整理自己知识库中庞杂无边的材料来结构文章;需要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杯里窥人》除了狂掉书袋之外,整篇文章可以说是纠结不堪。
文章首先以“干布”喻述未浸社会之水的“品行如钢”、“洁身自好”者,但结论却是这些人只是处境不好才有这看似“清纯”的外表——用现在话说,只不过“愤青”、“装逼”。文章接下来顺着“干布浸了水”的现象、举例来抨击儒家中庸及谦虚之道的中国社会传统,尚算合理;但接着却以“布已经吸水吸得欲坠”来谈“过分浸在社会里”的后果——抨击中国教育没有防止青少年过分接触社会。至此,文章已经完全陷入了搞不清是要褒扬“社会之水”还是要贬斥“社会之水”的逻辑混乱中,这是评论性文章的大忌。
可见,能讲述好一个小故事的,不一定能写好评论文章。
如前所述,《杯里窥人》虽然逻辑糟糕不堪,但放在一个高中一年级学生身上,更兼文章材料涉及国民性、传统文化大词,又是中美青少年教育对比、又是典籍、又是名人典故,还有没几个人认得的拉丁文……评委脑袋一热,惊为天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即便是这样逻辑幼稚、材料唬人的文章,真的是韩寒的原创吗?未必。
有人说,文章这东西是文艺创作,只要当事人不认,其他人凭文本分析是不可能证明文章为他人代笔的。但这话恐怕言之过早。因为只要是假的东西,总会显露出当事人无法自圆其说的蛛丝马迹,有些秘密总是难以掩盖。而这种“无法自圆其说”,并非“时间久远而忘记”之类的可以随后修正的错误,也不是“天才本就不同于常人”之类可以无限拔高的妄语,而是在逻辑上可以证明为编造事实的谎言。
我们看到,这篇现场作文不仅如写论文般严谨地给出文章材料所引出处,还认真地书写出罕见的拉丁文原文,可见作者一丝不苟的行文风格和态度。但其中有句话是这样的:“……也会不由自主如害羞草叶,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浸润透。”我们会发现,除了“害羞草”是“含羞草”之误外,与韩寒参赛原稿相比,在“草”与“叶”之间,少了一个字“掞”字。如图:
这是一个很少见的生僻字,音为SHAN(4声),意为“舒展”、“铺张”等。这样一篇引经据典狂掉书袋的参赛文章,为了晒一下作者知道这个非常罕见的“掞”字,应该也是做足了准备、不会不知道这个字是怎么写的。但韩寒的文章原稿中可见经涂改后依然写错成“琰”。
这是默记材料不清出现的错误,还是抄写他人文章时因对方笔迹不清而造成的错误?客观地说,如果没有其他因素,这两种可能都有。并不能据此确定这是抄写他人的文章所致。
但是,如果是因默记材料不清而造成的错误,则事后一定可以轻易补充纠正——这不是一般的笔误,而是有着清晰的当时书写时难以确定正确写法的涂改痕迹。可是,我们见到韩寒成名之后,这篇文章的正式出版物中一直没有这个“掞”字。
也许有人会说,韩寒当然知道出版物中少了一个原作中的“掞”字,只是觉得没必要再加上去而已,增减一个字并不改变文句表达的合理性。但果然是这样的吗?
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也会不由自主如害羞草叶,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浸润透。”这句话说的是如含羞草(害羞草)一般“舒展开”。我们知道,含羞草在通常情况下和其他草叶一样都是张开的,并无特别之处;不同的是,遇到碰触会快速收缩,尔后才缓缓张开——人们感兴趣的是它的快速收缩现象。所以,只有强调含羞草的“掞”的动作,才能区别于其他草叶、与后面“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的文意吻合。
但编辑删掉了“掞”(琰)字,韩寒竟一直没有发觉什么异样,这与其原稿上反复涂改这个字的偏旁的精确用意和用心表现大相径庭。
故意晒生僻字,却经涂改后依然写错;被编辑删掉了这个文意通顺所必须的生僻字之后,却丝毫不觉异常。这究竟是笔误、还是抄错?《杯里窥人》中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来源: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24&id=8461318(倒韩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