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如网友捐建的灾区学校被拆除

(2012-05-30 23:17:34)
标签:

爱心

捐建学校

港府

绵阳拆校门

强拆

教育

    连日来“绵阳拆校门”事件在舆论场上闹得沸沸扬扬,四川省政府就此终于发话了。5月27日晚,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称,省政府不同意拆除迁建绵阳民族中学;绵阳民族中学在未得到香港有关方面明确同意之前就拆除,是十分错误的。他还表示,绵阳市擅自拆除绵阳民族中学只是个别情况,目前,省政府正在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政府发言人说“我们时刻铭记并衷心感谢香港同胞及社会各界对四川灾后重建的大力支持和倾情援助”。可是,捐建学校落成不到一年就拆,对捐建方连招呼都不想打,绵阳地方的这表现分明是没把善众、爱心以及港府放在眼里,其令人心冷齿寒的效果,并不亚于郭美美事件。即便仅就规划、布局等具体工作中的表现来说,不管是明知建后不久就要拆,还是未能考虑到自己辖区规划短期内有变,这两种情况也都有玩忽职守的嫌疑。

  绵阳方面犯下得错误太低级,若不是港府和舆论反弹,绵阳官员还不知道是个错误,更不会知道错误低级到何种程度。开始只是一个错,然而他们在文过饰非的过程中,却犯下了一系列的低级错误:先是宣布自己完全正确,应了“师生家长的要求”,投7000万元重建;继而通报原紫荆中学教学楼因成为危楼被拆;而后打出更臭的一招,指责万达绵阳公司“私自拆除”学校主建筑,称万达已做深刻检讨,结果是立马就遭遇了万达高层的迎头痛击。绵阳官方一错再错、蠢上加蠢,描来描去,将“拆校门”越描越黑,抹上抹下,把“地方形象”抹得乌漆麻黑。

  绵阳出错不知错、乱打王八拳的深层根源,在于权力牛惯了。官员的潜意识里“牛皮成习”,感觉此地莫非我土,万物由我支配,善款落到我地面,我就是把它一风吹了,谁都不该操这种闲心,别人都不该说三道四。若非如此,目中无人以致这般地步,那实在不好解释。

  官员“牛心勃勃”,属普遍情况,但绵阳这种低级错误仍然不会普遍出现。绵阳官员确实还有其他特色条件,这就是智力方面的原因了。主观因素找齐,无非两个字:“牛二”。牛的厉害,二的不轻——这种权力的失调或偏颇因素,即权力衰亡悲剧的基本剧情,即低级公务错误的普遍成因。

  秉持人之常情,或“大面上过得去”,总依赖简单的换位思考而存在,绵阳方面设想一下如果自己作为捐助人当作何想,或者仅仅是将港府视为内地一平级权力机构,就不至于做出这么不靠谱的事来。别的不说,不知道此举动对港府具有很强的刺激性,不知道这种事会让港府对香港纳税人没法交代,这表现已“政治幼稚”到家。

  许多人认为,“绵阳拆校门”事发,只因涉及到了港人、港府。也就是说,像乱用善款、挥霍爱心这等事,官员“有条件”不在意大陆民众的心情和反应。推敲这说法,我觉得有道理,同时,我也认为,在某些现有的条件下,权力做这等事,也必须付出巨大代价。

  在四川省名山县有个“凯迪小学”,这是国内唯一一座完全由网友捐建的学校。该校的建设落成,得益于网络平台纽带,从建设资金、设计规划到监理验收均由网友主导。2008年四川大震后,凯迪网友自发“倒逼”凯迪网络作为善款代理人,由网友民主决策,争吵出一个使用巨额善款的结果:建一所“震不垮的希望小学”。

  名山县官方高度重视凯迪小学的兴建,给网站和网友的印象不错。高规格的小学落成后,凯迪网友持续投入爱心,和当地师生保持经常联系,每年都有一些网友长途跋涉,亲赴名山小学给学生送去包括自行车、时装在内的各种礼物,以至于某些凯迪网友发出了“请别把孩子惯坏”的呼声。

  假如,名山县政府不打招呼就拆了凯迪小学,那会怎样?思来想去,后果不堪设想。网友必对名山官方不依不饶,也必会“迁怒”于名山县上级权力,凯迪站方至少将追索善款,否则,自身多年积累的公信力将毁于一旦……总之,官方若没有个像样的交代,网友和网站绝不会善罢甘休。

  包括以往曾被公认为具有深远象征意义的标识建筑在内,随着世事变迁,被拆除的可能性也不小。冷静地想一想,捐建项目并非一律不可废弃,情况多变,决定项目存留的因素有很多,废弃某些捐建项目,不见得没有合理性。但是,捐建项目不仅有物的属性,那不只是建筑或物体,还有善众的心蕴含其中。所以说:拆物固无不可,“拆心”万万不可。

  强拆爱心、强拆公理,在权力不受制约的情况下还行得通,不过,一旦出现某种体制外联合体,如面对绵阳官方的港府,如名山县官方面对的代理网友权益的松散而阳光的网络联盟,权力就必须计算横行霸道的代价了——权力无限,仅对善良的“权利散户”而言。(天涯杂谈  言论作家黎明  2012.05.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